金克木:偷成学问成大家
素材展示
金克木,中国当代文学家、翻译家、学者,堪称百年中国学术地图中最有趣味的一位学者型的思想家,和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一起被称为“燕园四老”。
金克木先生出身寒微,只有小学学历,但他却志向远大,一心向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奋学习,终成一代大师。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金克木先生的学问竟然是“偷”来的。
1930年,18岁的金克木先生在北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当图书管理员,他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北大图书馆丰富的资料自学。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刘文典教授到北大图书馆,借校勘古籍用的参考书。他一进图书馆,便把书单给了一位年轻的管理员。只见书单上列的都是些珍贵的古书,末尾还备注着“为校注书籍所需,请馆长准予借取”,管理员不敢怠慢,赶紧去请示馆长。馆长担心这些古书外借会遗失,便让管理员找借口回绝了刘文典的请求。无奈,刘文典只好悻悻离开。这时,管理员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抓起一张废纸,凭记忆把刚才的书单写了下来。之后,他一有时间,就找来书单上的书学习,结果受益匪浅。这位年轻的管理员就是金克木,只有小学学历的他,靠着自学成了知名学者。
多年后,金克木向刘文典提及此事,感激地说道:“当年,我没有老师指导,也不知该读什么书,是您的书单给我指明了方向。”刘文典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我书单上的书值得阅读?”金克木笑笑说:“您是大学者,肯为这些书专门跑一趟,当然值得读了。”
就是凭着这种“偷”学问的精神,金克木终成一代大学问家。
素材解读
在金克木的文章中,他对新思想、新事物,对社会和时代的变革,无不具有深入的了解与思考,对许多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启发我们睁眼看世界的,正是金克木积极、开放、热忱的生命态度,对世界、对人生的探究、思考的智慧。
适用话题
谦虚好学 事事留心皆学问 远大志向 潜心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