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悠久的岁月,沉淀出沁源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以沁源秧歌、沁源花鼓、沁源说嘴等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因其曲调优美,唱词质朴,赢得众人喜爱,从古至今可谓享誉三晋。其中,相传形成于清咸丰、道光年间的沁源花鼓,因极具地方特色,且将演唱、舞蹈、乐器相融合,而备受当地人喜爱。
“沁源花鼓讲究最少三通鼓,即头通缓、二通欢、三通鼓来踢倒山。鼓点与配合的打击乐节奏变化,由慢到快,造成不同气氛,然后恢复平缓,欢快收场。”提及沁源花鼓的表演特色,宋庆恩如数家珍:“一般演唱的曲调有《挑腔》、《九连环》、《八仙庆寿》等十几种,唱词有早年坊间流传下来的,也有结合当下最新编纂的。”
关于沁源花鼓的传承,宋庆恩坦言,该艺术表演形式确系师徒传承,但是没有明确谱系。学艺人多是自由拜师,相互学习。也正因如此,早年间几乎人人能哼唱几句沁源花鼓,可谓街头巷尾充斥着鼓乐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