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鼓浪屿旷世之恋男主人公辞世,25岁相遇,83岁结婚…

【听】鼓浪屿旷世之恋男主人公辞世,25岁相遇,83岁结婚…

2017-10-23    14'36''

主播: 麦克轰

307 0

介绍:
上帝叫我来认识你,是要我来爱你的    亲爱的丹妮:接到你的信我激动万分,认为这是一个奇迹……我倒在床上,求上帝给我启示,最后想到了,50多年前上帝叫我来认识你,是要我来爱你的。离别50多年后,再让我们相见也是要我来爱你的…… 你给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亲爱的迪宝:你的来信收到不少天了,没有及时回信的原因很简单,我反复不停地看,一遍一遍地看,就怕忘了重要的某件往事,信难以释手,而且想得很多很多……两年来,因为常生病,我开始整理东西了,特别是书信和照片。你给我的,我都保留到今天。 我们要重生 要登记结婚 亲爱的丹妮:接到你的来信后,我日夜思念着你,只有默默唱歌,纾解心结。你独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请原谅我的负罪感,我们要重生。如果你愿意,来厦后我们可以到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媳、孙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尊敬的。 你是真正爱过我的人,正如我真正爱过你   亲爱的迪宝:你寄来的照片放在我书桌上,不论我在做什么,我不时都会过来看那张照片,你的微笑没变,还是那么甜蜜,你第一次来上课也是这个微笑……虽然50多年没见面,没有聊了,今天通过文字,感觉面前的你还是当年的你。 你那封信我看了后,成千成万的音调、诗句、色彩涌出心头,这种美感我早以为是不可能再出现在我的余生里。深夜了,我坐下朝天看月亮和星星,我朝天看莫不是想看到你吗?我深知你是真正爱过我的人,正如我真正爱过你一样。 还记得西子湖畔,青春的笑颜绽开;还记得塞纳河水缓缓流去,红颜不再;还记得鼓浪屿的月光下,有个人形单影只独自徘徊…… 25岁相遇,83岁结婚,86封情书,55年等待,半生守候,一世情缘,假如爱有天意… 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袁迪宝和法国姑娘李丹妮相爱,因袁迪宝已婚两人于1955年无奈分离;在历经半个世纪无尽的跨洋相思之后,直到2010年春节的一封信,让她从法国里昂飞到中国厦门,两人重续50多年前的情缘,年过八旬的早已白发苍苍的他们终于一起走入婚姻的殿堂,成为轰动全国的跨国旷世之恋。两人在厦门携手走过七年的人生旅途,10月19日上午九点四十五分,这段传奇的男主人公袁迪宝在李丹妮和家人的陪伴下安然辞世,享年90岁。 迟到的婚礼:恨不相逢未娶时 上世纪50年代初,丹妮在浙江医学院担任了俄语教师,遇上了她的学生,也是她一生的至爱———袁迪宝。 李丹妮的父亲是浙江美院教授,母亲是法国人。丹妮在北京出生,毕业于浙大中文系,精通法、英、俄、中文的她,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老师。混血儿的美貌和聪明,在她身上显露无遗。在学校里,也许是因为几乎每次俄文成绩都拿满分,袁迪宝引起了俄文老师李丹妮的注意。在那个风华正茂的时候,两人双双坠入爱河。 当得知袁迪宝已婚后,二人选择了坚守道德。李丹妮回到法国,半个世纪的岁月,一直未婚。李丹妮说:“我一直未嫁,我这辈子只有一个人爱过我,他一直住在我心里。”多年以后,袁迪宝的发妻离世,在儿媳欧阳鹭英的鼓励下,他写下了给丹妮的信,寄向曾经熟悉的地址。当袁迪宝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第一封法国回信,不禁老泪纵横…2010年,两人在厦门重逢,几日后登记结婚,并在鼓浪屿举行婚礼。 最后的时光:两人每日握手亲吻 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喜结连理,不仅仅是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他们相互扶持、依靠,走过他们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时光。笔者曾在鼓浪屿的家庭音乐会中遇到李丹妮本人,她白发碧眼,着装精制,当问到这段感情时,她眼里笑意如同少女般甜美纯真。 “两人一直相守在一起,后来丹妮渐渐糊涂了,许多人事已不记得,但跟爱人仍然每日对望,每日握手、亲吻。袁迪宝吃饭时也总不忘给丹妮夹菜,总是把丹妮带在身边。”袁迪宝过世的时候,丹妮守在他身边,看似人事不知的她却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伤心地哭泣。 永远的传奇:载入文学影视作品 人们常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袁迪宝和李丹妮来说,最平常的陪伴才是真正握在手心里的幸福。 这段跨国奇侣的爱情佳话一直流传于世,他们的儿媳欧阳鹭英不但努力让这两位老人再续前缘,还与作家袁雅琴共同执笔,将这段传奇故事写成文学作品《用爱等一生》,并于去年出版发行。这本书中写到:二十五岁遇上他,八十三岁嫁给他,造化弄人,时间无情,好在他们的人生乐章有始有终。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嫁给爱情,嫁个幸福。
上一期: 你为什么那么焦虑?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