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芦苇

家乡的芦苇

2021-10-17    12'45''

主播: 耐心等待😍

233 1

介绍:
 家乡的芦苇   作者 董振芳       周末,读初中的小外孙女和同学去湿地公园游玩,带回一大把芦苇花,到家宝贝似的插在花瓶里,问我见没见过这种稀世奇花。她哪里知道,我们的童年是伴着芦苇长大的。     我的家乡地处淮南,那里河流纵横交错,沟塘星罗棋布,喜湿耐水的芦苇随处可见,我家门前小河湾的滩涂地上就有一大片芦苇。     说芦苇是多年生植物,那是指它地下的茎,它的杆、它的叶、它的花都和普通野草一样,是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的。所以当家乡杨柳吐翠、野草泛绿的时候,芦苇就迫不及待地冒出尖尖嫩芽。芦苇比较霸气,喜欢抢滩夺地,芽儿几日不见,就齐刷刷地窜得老高,抽节展叶,绿盈盈的亭亭玉立于众多野草之上,大有独占春光之势。      初生的芦苇娇弱嫩绿,稍有微风便顺势起舞,摇曳生姿。鸟儿在苇丛中垒窝孵蛋,繁衍后代;孩子们在芦苇丛中捉迷藏,逮小鸟,拣鸟蛋。小时候大家都喜欢玩吹芦笛比赛,用芦杆自做的芦笛有的声音低哑,有的音尖高拔,吹得兴起,大家会把笛子带回家,于是村庄上到处都会响起呜呜哇哇的芦笛声。     到了初夏,滩地上的芦苇都已长成,枝干壮实高耸,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到了农历五月初,芦苇滩会前所未有的热闹好几天,那是附近村庄的大人、孩子们在芦苇丛里采苇叶,准备包粽子过端午节。虽说那时农村比较贫穷,但是对传统的节日还是挺讲究的,每年生产队都会种上几块田糯稻,收后分给社员,家家户户都会当宝贝似的保管着,留待中秋节炸糍粑,春节、元宵节包汤圆,端午节包粽子。家乡苇叶包的粽子清香诱人,色味俱佳,时至今日,苇叶粽子还是家乡人的首选。 待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梅雨季节,家乡常常是水汽弥漫,烟雨蒙蒙;雨中的芦苇越发青翠,但已失去了晴日的灵巧,风雨中吃力地摇摆着笨重的身体,显得生涩而僵滞,看着让人顿生怜意。       芦苇根系发达,韧性极强。记得有一年发大水,上游的洪水裹挟着大量泥沙、树木、杂草滚滚而下,浊浪冲毁河堤,淹没良田,堤坡上的树木有的被折断,有的被连根拔起,而芦苇则顺应着水流,载沉载浮;洪水过后,河滩一片狼藉,绿色尽失,而没过几天,那些扑伏在地的芦苇又慢慢直起腰杆,在风中独自起舞。     秋天来了,芦苇出穗了,刚抽出的芦穗为淡紫色,那是还未绽开的花骨朵;怒放的芦花洁白如雪,一朵朵如羽绒,似棉絮。成片的芦花齐放,特别壮观;风起时,整个滩地白浪滚滚,犹如大海的波涛,一浪赶着一浪,空中芦花漫天飞舞,飘飘洒洒,如雪似絮,远远望去,犹如一幅浪漫的水墨丹青图。     记得小时候一次我收集了好大一包芦花,回家献宝似的交给母亲,让她掺在棉花里给我们絮棉衣,母亲说芦花不挡寒,不能用的,还给我讲了《打芦花》的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一个男孩不幸母亲病故,父亲再婚又生了两个儿子,后妈阴毒,冬季用芦花为他絮棉袄。临近年关,他在外地做官的父亲回乡,一天父亲带着他和二弟出门访友,让他赶车,途中突遇寒潮,他被冻得瑟瑟发抖,连赶牛的鞭子都握不住,父亲看见两个儿子穿着同样的棉袄,二儿子昂首挺立,大儿子缩肩塌背,十分恼怒,拣起赶牛鞭抽打他,牛鞭打破了棉袄,露出里面团团芦花,父亲又撕开二儿子的棉袄,看到里面絮的是厚厚的丝棉,这才知道妻子虐待长子。当即回家写书休妻,大儿子急忙跪到父亲面前为后母求情,说"有母一子寒,无母三子单"。在他的恳求下,父亲打消了休妻的念头,后母也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从此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全家和睦相处。长大读书以后我才知道,打芦花讲的是孔子的弟子闵损的故事,故事已收入二十四孝,为《芦衣顺母》。     待到 "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的深秋时节,小河滩的芦苇会被生产队收割一空,分给各家各户,或编席编篓,或做柴烧火,河滩上只留下芦苇的根茎,独自在地下做着春回大地的美梦。    
上一期: 我的祖国
下一期: 离别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