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期《你给妈妈买了个东西,她说“太贵了,不要乱花钱……”》

211期《你给妈妈买了个东西,她说“太贵了,不要乱花钱……”》

2018-05-24    10'53''

主播: 叶子星星

145 2

介绍:
你给妈妈买了个东西,她说“太贵了,你不要乱花钱...” 原创: 许艳丽 三点一弯钩 3月8日 父亲喜爱做菜,过年时我给父亲买了个高档锅来孝敬他。  父亲使用后非常开心,不停地称赞这锅有多好、做饭有多方便等。  然后他问我:「这款锅有没有煎锅,再给我买个煎锅?」笑着说道:「好,我回去看看。」  在父亲的言谈中我感受到父亲对锅是接纳和喜欢的,他不抗拒「好东西」,还主动想要获得「好东西」。 这样的反馈这使我感到很轻松。 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母亲身上,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两年前我也给母亲买过一口锅。锅不贵,花费300多元。但母亲一项节俭,她拿到锅后不停地说:「这锅太贵了,我从未买过这么贵、这么好的锅,还是留给你用吧。」  听到她这么说我其实心理压力巨大,几个月后这锅还是回到了我的手上。我感到母亲是不愿意接受好的东西,也在拒绝我的好意。 母亲总是会拒绝「好东西」。  但可怕的是我们的潜意识里却分不清东西是什么,所以「人」也算东西。  家里面的人就是伴侣和孩子。所以拒绝“好东西”的人,也会去拒绝身边「优秀的人」。 拒绝伴侣  我父亲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前几天他说年轻时学过打快板,我跟老公很好奇,就邀请父亲来一段。   父亲开开心心的取出快板开始表演,我跟老公都拍手叫好,投入地欣赏。  而母亲却做出了奇怪的表情:她用一只手拖著下巴并遮住半张脸,眼睛向下看着桌面,微微露出尴尬的笑容。   全都没有看向程父亲。   我后来问母亲:「你当初看上我爸,是不是因为他的才华?」   父亲抢着说:「你妈根本没发现我有才华!」   说罢全家大笑,笑中有苦,因为这是实情。  母亲仿佛不能让自己看见伴侣的好,她不是不知道,而是装作不知道。在面对多才多艺的父亲时,就好像是她在面对那口300多元的锅时一样:「这太好了,我不要,留给你们吧。」 父亲可以跟我们玩闹,可以跟他的朋友们玩闹,但母亲却几乎不参与,她总是让自己置身事外,一如既往地拒绝「好东西」。 拒绝孩子   另一方面,随着我年龄的增长,人格逐渐成熟,做事能力也越来越强。  母亲对我的印象却是:一个人不敢坐火车、收拾房间乱七八糟、采购家电一窍不通的小孩。   有一次老公跟母亲说我很能干的,家庭打理的不错,装修采买也主要是我一手操办。  这些在我们看来很简单、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却惊讶道:「我女儿竟然可以做到!」  母亲一直都很难看到我的成长,更别提看到我优秀的一面了,我在她面前总是会一朝回到解放前,成为一个「无用」之人。 如果我们不配合母亲「无用」,她其实也有办法逼着我们退化。  比如父亲想在朋友圈晒一下自己做的美食,这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母亲却变了声调在旁边挖苦着说:「你发了干嘛?」「你怎么这样?」「你这人怎么能这样做?」 一连串的发问,真的很让人抓狂。结果往往是好事不做了,还演变成生气吵架。   面对生气的我们,母亲马上就会抓住把柄:「你那么大声干嘛?」「你脾气怎么那么坏?」「你怎么能这样?」   母亲丢给我们一连串的错、错、错,让我们变成了「坏丈夫」,「坏女儿」,「坏东西」。 为什么这么做呢? 母亲说: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想买块手表。但外婆要求她把工资交给家里,在外婆眼里拿工资去买表,太奢侈,太不孝。  「拥有好东西是有错的」这个观念从小就被家人灌输给了母亲。  穿件新衣服,别人说「臭美」;吃点好吃的,别人说资本主义。  最好的自我保护就是:好东西我都不要。  这个感觉在母亲心中几十年都未变,即使现在没有人再说她了,但时间只会让人习惯枷锁,而不会挣脱枷锁。  心理上的改变需要专业的心理技术干预或生命里发生重大事件,否则即使是白发苍苍,问题依然带在身上。  所以现在我们都选择不去改变母亲。  在多年的磨合之后父亲已经习惯了母亲的方式。他对母亲的连珠质问视而不见,依然晒图到朋友圈,依然肆无忌惮地打快板。  母亲无法让我们「变坏」,她就只能选择视而不见「好东西」。所以父亲打快板时她用手盖住半张脸,双眼向下看向桌面。  「你拒绝看到我,拒绝接受我,但我依然要成为那件‘好东西’」这是从父亲身上我学会的品质,这些年里父亲越活越精彩。  久而久之,虽然我们没有打算改变母亲,但母亲却因此而产生了松动。  有一天她主动发来父亲跳舞的照片,对我们说:「看,你老爸。」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心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