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第2场

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第2场

2016-11-26    43'52''

主播: 发烧门诊部

285 30

介绍:
耳边是柴科夫斯基的第2交响曲,第一乐章,庄严的行板转活泼的快板。缓慢的引子以圆号忧伤的独奏开始,旋律取自民歌《沿着伏尔加母亲河而下》。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过6部交响曲和1部标题交响曲。他的第1、2、3交响曲写于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属于早期创作。这3部交响曲体现了柴可夫斯基与格林卡以来俄罗斯交响音乐传统的联系,它们都属于民俗性和抒情性突出的作品,主题上多采用民歌素材,就像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部作品因多处引用小俄罗斯民间音乐,也被称为《小俄罗斯交响曲》。小俄罗斯是指俄国南部哈尔科夫与基辅之间,往南直到黑海和亚速海的广大地区,就是现在的乌克兰,因此这部作品也称为《乌克兰交响曲》。 在这个乐章中,我们听到开始时的第一主题在随后的奏鸣曲展开部和尾声处会再次出现;在主题部分活跃的快板中,呈示部第一主题经过弦乐组与管乐组的应答构成高潮;随后呈示部会不露痕迹地转入展开部,并凭借一个长的持续音进入再现部,作曲家在这里打破常规,并没有在此展示第一主题,而是专注于发展第二主题,并把第一主题放在尾声,平静地结束这个乐章。 这是交响曲的第2乐章.小行板,中庸的,这个慢板乐章以定音鼓表现柔和的两个音符的固定低音开始和结束,为进行曲主题提供伴奏。这个进行曲主题,来自柴科夫斯基的一部没有发表的歌剧《水女神》最后一幕悲壮的婚礼进行曲。这部歌剧作于1869年,后来被柴科夫斯基自己废弃,只保留下一些音乐的片断。乐章中段由木管乐器演奏的旋律源自乌克兰民歌《纺线啊,我的纺纱女》 在上次节目中,我们对费多谢耶夫指挥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的地道俄罗斯曲风已经留有深刻的印象,经过了首场的磨合和场地适应,我们感觉第2场的演出状态更加到位;费大师的精神饱满,乐团的声音非常集中,;当天第一首作品,恰是俄罗斯民歌素材丰富的第2交响曲,乐团游刃有余地呈现出其中浓郁的民族韵味。 音乐来到了第2交响曲的第4乐章,稍快的中板。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是乌克兰民歌《仙鹤》的神奇变形。第二主题则更为精致柔美,它与《仙鹤》的旋律形成强烈的对比,尾声转为急板,形成充满激情的高潮。第2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早期交响作品中较著名的一首。后来作曲家的朋友,俄国音乐评论人卡希金为这部交响曲起了“小俄罗斯”的名字,并流传至今。作品首演大获成功,得到了当年俄国强力集团颇高的赞赏。可是柴可夫斯基本人对这部交响曲并不太满意。他于1879至80期间将其作大规模修改,将第1乐章开始的慢板乐段加长,并将第4乐章缩短。现在流传的演奏版本都是以此为基础,原版虽然曾有出版,但现在已经很少演奏。 1872年夏季,柴可夫斯基来到乌克兰的卡密安卡度假-这是他的妹妹居住的地方。这里为作曲家提供了不少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旋律素材。据说本曲最后乐章所采用的旋律,就是受到他创作交响曲时,家中的一名男管家唱出的一首民歌“天鹤”所启发而完成的。 E小调第5交响曲是当天音乐会下半场的重头曲目,柴可夫斯基的后3部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都属于他的后期创作,风格倾向深刻的心理刻划,它们的主题基本都在表现主人公对幸福的憧憬和阻挠幸福的“厄运”之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创作于1888年5—8月间,同年11月17日由作曲家亲自指挥首演。作品无标题,但却有个凶险的命运主题,自始至终贯穿全曲,构成典型的循环曲式。这个特点和先前创作的第4交响曲以及曼弗雷德交响曲相似。作品的第1乐章.行板转活泼的快板。 我们听到乐章开始时,单簧管奏出缓慢的“命运”动机构成全曲的核心。引子的阴郁色彩似乎挥之不去,并渗透到第1乐章主体活泼的快板之中。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虽然轻快,但第一次出现时却显得有些古怪。它的色彩逐渐明亮,主题分解成若干段落,并推向一个高潮,随即让位给一个表示思慕之情的抒情主题。它的展开段是节奏与音响的效果非常突出的部分。这次亮相保利的这支俄罗斯广播乐团,在费大师手中呈现出粗犷豪放的俄罗斯气质,与西方乐团细腻精致的音色形成强烈的反差 第2乐章.如歌的行板,低沉的弦乐奏出短小的引子后,圆号吹奏出优美旷达的旋律,让人有柔肠寸断之感。圆号独奏转为二重奏,感情浓度陡然增加。接下去是双簧管、单簧管独奏的忧郁旋律,然后抒情性的主题被小号打断,思慕的主题又一次发展为激情的迸发。随后凶险的命运动机又一次出现,把思念之情击毁,乐章在断断续续的恳求短句中消逝。 刚才几句说的简单,而这个乐章的音乐却是跌宕起伏几经周折,才会出现撼动人心的高潮;这个乐章与第4乐章都是本作品的重点段落,担负支撑作品框架的重任,尤其是耳边的行板,由于起承转合的情绪变化极为强烈,有时还会作为舞蹈和诗朗诵的配乐共同塑造出激越雄浑的艺术形象;音乐中这种浓烈的情感冲突,在当晚的演出中得到让人震撼的呈现,充分展示了这组俄罗斯音乐组合的艺术水准与实力。 第3乐章.圆舞曲,中庸的快板。在欢乐的圆舞曲之中,有一段忧伤的弦外之音,这是柴科夫斯基取自意大利街头一个男孩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在这一沉思的乐章结束前,命运动机在乐队深处翻滚,犹如一段不愉快的回忆。这个段落在第5交响曲中,起到了舒缓情绪、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让人在经历了前个乐章的大开大合的情绪变化之后,有一个合理的缓冲与过渡 最后我们听到的是第4乐章.庄严的行板转活泼的快板。在开始的行板中,阴霾、失败、命运交织在一起,然而最终凶险的命运动机化为了辉煌的凯旋进行曲。旋律采用温暖的音色,转化为传统的欢乐场面,定音谷滚奏导入活泼的快板,命运的动机以更辉煌铜管奏出,音乐的情绪无比激昂,整个乐章急匆匆奔向欢腾的结尾,以璀璨的胜利场面告终。 这个乐章是全曲的高潮与总结,所有的纠结与困惑都将在最后的辉煌得到解决,听到这个乐章的开始,我们丝毫不用担心这支俄罗斯乐团的能力与精力,足够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当时唯一有点忐忑的是年过8旬的费多谢耶夫大师的体力能否承受这样的大力度的冲击;但最后的结局让所有的观众为之疯狂,费大师超凡的热情与控制力,让乐曲的结尾充满力量和万丈的豪情;他用音乐的精神支撑自己完成了一次杰出的演绎,让大家对这位耄耋老人充满由衷的钦佩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