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第三(3.14-3.26)

《论语》八佾篇第三(3.14-3.26)

2020-12-03    03'45''

主播: 依澜🍁

226 1

介绍: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乐制度是借鉴夏、商两朝而制定的,多么完备华丽、异彩纷呈啊!我赞同周朝的礼乐制度。”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进了周公庙,每件事都要问一问。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呢?他进了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这话,说:“这正是礼呀。”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射箭,不一定要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的规矩。”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子贡要把鲁国每月初一告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去而不用。孔子说:“端木赐啊!你爱惜那只羊,我更爱惜那种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侍奉君主一切按照臣子的礼节去做,别人却以为这是在谄媚君主。”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鲁定公问:“君主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各应怎么做?”孔子答道:“君子应该依礼使用臣子,臣子应该以忠心侍奉君主。”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哀伤而不痛苦。”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制作土神的神主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道:“夏朝人用松木;商人用柏木;周朝的人用栗木,意思是让百姓战战兢兢。”孔子听了这话,对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情就不要再议论了;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规劝了;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责备了。”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啊!” 有人便问:“管仲不是很节俭吗?”孔子说:“他收取了百姓大量的市租,他手下的官员(一人一职)不兼职,怎么能说得上节俭呢?” 那人又问:“既然这样,那管仲懂得礼吗?”孔子说:“国君的宫殿门前立有塞门,管仲家里也立了个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君主,堂上有放酒杯、器物的土台子,管仲家里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懂得礼节,那还有谁不懂礼节呢?”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 绎如也,以成。 ” ※译文: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谈演奏音乐的道理,说:“音乐是可以知晓的:开始演奏,音调和谐;乐曲展开后,清纯美好,节奏分明,连绵不断,乐曲就这样完成了。”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 仪这个地方的边防长官请求孔子接见他,说道:“只要是来到这个地方的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我从来没有不能见到的。”孔子的随行弟子引他去见了孔子。出来后,他对那些学生说:“各位何必为你们的老师失去官职而忧愁呢?天下黑暗的日子很久了,上天是要把他老人家作为向天下宣扬教化的圣人。”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译文: 孔子论及上古虞舜时的《韶》乐,说:“旋律美极了,而且内容也好极了。”论及《武》,说:“旋律美极了,只是内容不十分美好。”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 孔子说:“处于上位不宽宏大量;行礼时不恭敬严肃;参加丧礼不悲痛哀伤,这种样子我怎能看得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