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配对的真相--来自MIT的心理研究  译者:逐影狐

男女配对的真相--来自MIT的心理研究 译者:逐影狐

2015-09-24    16'18''

主播: 心晴的世界

1561 27

介绍:
摘要: 该实验出自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经济学家Dan Ariely的《The Upside of Irrationality》。其结果很有趣,却很有道理,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尤为常见。 实验规则: 1. 男女共100人,男的单数编号,女的双数。 2. 编号为1~100,但他们不知道数字最大的是100,最小的是1。 3. 编号贴在背后,自己只能看见别人的编号。 4. 大家可以说任何话,但不能把对方的编号告诉对方。 5. 实验要求:大家去找一个异性配对,只要两人加起来的数字越大,得到的奖品越高,奖金归他们所有。 6. 配对时间有限。 绝大多数人的配对对象其背后的数字都非常接近自己的数字,换言之中国古人说的“门当户对”还是很有道理的。 100号女生的配对对象竟然不是99号男,也不是97 或95,竟然是73号男生,两人相差了27!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多? 原来100 号女生被众多的追求者冲昏了头,她采取的策略是“捂盘惜售”(因为她并不知道100是最大值,也不知道自己就是100号),她还在等待更大数字的男人,等到大家都配对完毕,她终于开始慌了。于是她在剩下的男生里找了一个数字最大的,就是那位73号幸运儿。她最后也尝试过去找90+的男生,但是人家都已经有女伴了,让他们抛弃现有的女伴跟她配对并不现实,何况已经配对了他们不会为了这点钱而损自己名声。 从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 1、因为人太多地方太小,你并不可能跑去看每个人背后的数字。(空间,圈子,地域限制) 2、你只要看谁边上围着的人多,谁就是数字较大的人,而那些身边孤苦伶仃门可罗雀的人,肯定是数字小的,通过这个方法你可以立刻筛选出目标对象。(多数决择,光环效应) 3、小数字的人追求大数字的人一般都很辛苦,因为要大数字的人接受小数字的人总不是那么甘心,因此追求方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行,但更大的可能是你再怎么努力,对方也不理你。(女神与屌丝) 这场心理学实验完全就是人类恋爱行为的实验简化版。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这让我们做出决定的难度成倍增加。正因为选择的难度很大,因此人类进化出了一些很简单的指标。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基于别人的判断来决定自己的判断。 这个社会的风潮是由这些“大多数人”去决定的,所以当你看到社会的价值倾向时,你看到的就是大多数人的标准。但大多数人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他们也许都不自知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对待爱情。 人云亦云是他们大多数人“发表意见”的最佳策略。对某些邻居三姑八姨婆来说,婚姻就是一桩买卖,女人是有折旧率的,所以越早嫁出去越好;男人的选择是对女人选择租赁而非购买…… 其实,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这可能没错。婚姻本质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就像经济学里所有东西都可以量化,用等额的货币来取代。但是我们都是有感情有弱点的动物。婚姻的神奇在于,这种利益交换有时候是不对等的,而让它不对等的原因,是我们所说的变量。 这个变量叫“感情”。 来源:2015-09-13 Dan 女生心理帮帮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M3MzM4Mg==&mid=219447666&idx=1&sn=d5ce6b2261939db6fe9c29ce38bd30b3&scene=2&srcid=0913FiysuDzpe3Qr2N0cNsvY&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key=2877d24f51fa53842c9a34641f872cb6f30a0b64894993345fa6810a71b4742e0e22d69b431c3ed606a2eb312fa6f4b1&ascene=1&uin=Mjg2NzIyNzcwMA%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2Fbo0NRCQdTJqhJHi4ZaEGBhXHIgoLEJi6Vf510rUG4Srr9TxLnP17DJ2SmuFX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