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谈正衡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谈正衡

2022-09-07    09'10''

主播: Dianacao

232 3

介绍: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者 | 谈正衡 节选自《节气的呢喃与喊叫》 2022年9月7日23时32分,迎“白露”节气 如果说立秋时天气仍是热浪汹涌,白露则是缓缓迈人仲秋,夜晚很有些凉意,草木上开始有白白的露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于四季中增添一季“长夏”,以五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而露珠确是白耀亮眼的。 露珠闪闪的早晨,无人的林子里,远处淙淙的水声仿若空谷足音,鸭跖草从叶腋下静静抽出长柄小蓝花……早上的花,其实都是从暗夜里戴露开过来的。就像有些心事,只有自己能懂,却不能吐露一样。 下晚时要早点儿收衣,再无人在户外晾东西过夜了。夜晚行路行到更深,往头上摸一把,湿漉漉的,有人便喊“下露了,下露了”。待到日出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了。一段情缘一颗露,缘起而聚,缘尽而散。白露含秋,晶莹珠露内心剔透,折射出诗意的韵味。 黄昏后,清风袭来,身上每个毛孔都纳入凉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吟诵起这样的诗句,人也有了草木的性情。 对凉意最为敏感的是梧桐,秋天稍往深处去一点,它便开始落叶,“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地里的芝麻低着花白的头,大阵的鸟群在炊烟里聚拢,似要讨论如何上路的事。“处暑种荞,白露看苗”,打宕点籽,依时而行,白露以后的物事,似乎变得经久练达,滋味悠长。 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不期而至,轻轻挥舞薄如蝉翼的衣袖,温柔细腻地触摸着秋的肌肤。没有多少刻意,却是特别体贴,一点点把日子拽向深处。 “漠漠水田飞白鹭”是经典的江南图景。太多的牛背鹭永远是这里的土著,它们时而盘旋在水田湿地上方,或停落在沼泽草丛里,时而又结队飞人树林,翩跹起舞,悠然自得。到了这个季节,秋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塘边好觅食。 沼泽里长满高过人头的茭瓜(茭白)草,它们的根系在水底错综纠缠,颇有浮力,称“茭瓜墩子”,那正是白鹭歇脚的好地方。 村前村后,每一口水塘都挤满了菱角菜,像是铺了碧油油的绿毯子。一塘菱角菜,都是根茎相连,只要挪来一棵,就能将一大块菱角菜缓悠悠拖到面前。采菱的姑娘坐在窄窄腰子盆里,边采边唱:“姐姐家在菱塘旁,满塘菱角放清香,菱角本是姐家种,任哥摘来任哥尝。” 傍晚,家家都飘出焖菱角的香味。腾腾热气中,揭去盖在菱锅上的大荷叶,一家人在一片咔嚓、咔嚓声中,便开始了菱角代饭的晚餐……吃饱了,站起来拍打拍打衣襟上的粉末,客人拉开门走进浓浓月色里,家里女人则忙着打扫满地的菱壳。 圩乡叫莲的女孩多,叫菱的女孩也多,红菱、秋菱、香菱……喊起来声音相近,有时你分不清哪一声是“莲”,哪一声是“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