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武学诵唐调《岳阳楼记》

陈胜武学诵唐调《岳阳楼记》

2014-12-11    04'05''

主播: 陈胜武一二斋吟诵清兴

1832 54

介绍:
曾国藩:“君子有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桐城派——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早期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桐城派古文吟诵倡导“因声求气”,独创古文吟诵法,流传至今。 刘大櫆《论文偶记》云:“(读书)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唐调”即是传承桐城派吟文法。传承体系是:方苞——刘大櫆 ——姚鼐——梅曾亮——曾国藩——吴汝纶——唐文治——唐门弟子。“唐调”是指唐文治对古代诗文的吟诵调,以唐氏命名,并非唐文治首创,因传承有序,被推崇为“唐氏读文法”。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晚号茹经,江苏太仓人。幼承家学,18 岁中举。后受业于东南经学大师黄元同和王先谦的门下,从事训诂之学。1920年创办了无锡国学专修馆,任校长30年。大力提倡吟诵,民国时期曾两次录制唱片发行海内外。 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