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方言读书调:陈胜武学李天民先生诵《岳阳楼记》

温州方言读书调:陈胜武学李天民先生诵《岳阳楼记》

2015-08-27    04'25''

主播: 陈胜武一二斋吟诵清兴

10494 442

介绍: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瑞安李家是有名的读书人家。自宋代迁到瑞安后,历代功名不断。李天民先生的父亲李龠(1880—1946),字逸伶,琴棋书画皆能,是瑞安的十老之一。曾是原温州府学堂(后来称十中,即今天的温州中学)的博物教师。瑞安陈虬(1851—1903),字志三;陈黼宸(1859—1917),字介石;池志澂(1852—1937)字云珊都是李逸伶家常客,其中陈黼宸和池志澂虽然年龄比李逸伶先生大二三十岁,辈份却比李老先生低,是李天民、李森南的表兄弟。李家的花园叫“卷石山房”,始建于宋代,瑞安读书人经常聚集在李家,他们在这里吟诗作赋。 据李天民先生的学生徐晋老师的回忆文章,李先生在前世纪二十年代于温州艺文中学毕业后,先在《瓯海公报》(其前身为他父亲创办的《嘉报》)担任编辑和记者,后来到了女子中学教国文。不久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了一段时期。抗战爆发后,参加了抗战,在国民党陈诚的部队担任军事参议。在战争中受伤回到了地方,受聘进了温一中工作,并担任训育主任。抗战胜利,经国家考试,进入了南京政治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永嘉法院推事,直到解放。 解放初,李天民先生担任温州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先是在温一中教语文,继而被调到温师教语音。1957年反右受影响后,从温师调到市机关学校,继而被调到职工业余学校,最后被调到商校。1985年6月去世。 胞弟李森南先生1948年赴台湾,在东南大学执教中文。2002年中秋节,李森南先生八十多高龄返回瑞安探亲,与文友同仁在玉海楼交流古诗词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