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年
我是60年代出生在华北平原一土生土长的娃。说起来我们当地的年还真有点儿皇城根的趣,天津卫的味!
年是家:家里有情,家里有梦绕魂牵的乡思。那远在天涯海角的游子 ,逢年便是归心似箭。马帮我没有见过,而村后津保公路的拉脚马车却是见的不少。在60/70年代,每到冬季那条窄窄的柏油路便热闹起来。什么白洋淀的芦苇草席、胜芳的篓子筐,以及当地的麦秸、土产白薯。。。便浩荡荡涌入天津,当时叫下卫。那一队队的马车队伍也是当年靓丽的风景。反穿着羊皮袄的车把式长鞭一甩,也是威风凛凛。除夕夜,哒哒的马蹄声远去的方向,也是他们奔家的方向。
年是守望。老人守望儿女平安回家。孩子守望远离的父母早些归来。年就是他们远望的里程的结点。此时此刻都是门里门外一瞬间。守望平安、守望幸福。。。都在那一刻的相视一笑中。
年是天然的调和剂。老人孩子未免有马勺不碰锅沿的,邻里乡亲也未必没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一声拜年啦!尽在其中。这就是为什么要初一拜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一声拜年,拜的是和谐、理解。
年是最炫的中国风。最具特色的春联。就是中国红。说说春联吧。贴春联之前的所有忙碌都是为了年做准备,贴上春联,才意味着年来到!贴春联是相当讲究的。在我的老家,一定是三十儿的早晨,新出锅的馒头以及一些祭祀用品,男丁系数去祭祖,女人在家也是准备一些糨子、把需要贴的春联、窗花准备齐。男人回来开始贴春联,春联贴上才算是年开始。说起春联的讲究,传统对联,横批的字是由右向左,那么上联一定在右,下联在左(上下联的区分看最后一个字,仄声是上联,平声是下联);而现在的书写习惯是横批由左向右,这样的呢,就上下联没所谓了,为避免违和感,就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春联多数是红纸黑字或者金字。还有一部分所谓的另类春联,也是一种习俗啊,有想知道了解的咱私下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