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国《文学引领人生路》朗读者:楚歌

高卫国《文学引领人生路》朗读者:楚歌

2019-07-20    09'12''

主播: 向度有声文学

443 4

介绍:
文学引领人生路 作者:高卫国 朗读者: 楚歌 埋在心里的种子总会在某一时刻苏醒,发芽、吐蕊并生长。若是能将时光的褶皱抻开铺平,便可找到埋下这颗种子的时间节点,时光的隧道幽深而漫长,我们无法返程。 我说的这颗种子和文学有关,她闪耀着圣洁的神性之光。夏日夜空,繁星点点,祖母讲述的神奇传说故事带着我神驰天外,也许这就是我元初的文学启蒙。 读初中时恰逢武侠盛行,我慵懒地躺在床上翻阅了金庸和古龙,我关注的仅仅是情节的跌宕和主人公离奇的遭遇命运。这个时候可读的书不多,除了武侠,班上偶尔会传阅《呼延庆打擂》《岳飞传》之类的评书,读书与文学还相距甚远,那扇文学之窗尚未开启。 文学真正照见灵魂应该始于高中阶段。在内黄县城一高,我遇见了陈琳老师,他精彩的语文课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陈琳原名陈某琳,因敬慕建安七子中的陈琳,索性将中间的那个字删去。建安风骨、花间词派、唐宋诗家,陈老师总是能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轻松随意间文学美感毕显。于是,我知道在语文课本之外藏着一个奇妙的文学世界,浩瀚如烟海。 带着对文学的憧憬我在高考志愿表上毅然决然地填报了中文系。大学期间写作课上教授的一句话矫正了我错误的阅读习惯,焦老师说:“读书不能只关注情节和思想主题,品读语言与细节很有必要,长时间的积淀可以提升文学审美能力。”大学图书馆的名著滋养了我的人生,每走进一部作品就是亲近一个高远的灵魂,与大师对话提升了自我的认知。通过读书可以把文学渗透到生活、思想境界和审美趣味中去,这样就具备了一个文学人应有的条件。 四年本科时光匆匆滑过,在文学的感召引领下,在生命之音的召唤下,我报考了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然而却落榜了。第二年我调整状态,边工作边考研,当同事们都去喝酒、打牌、消遣娱乐之时我在啃《中国文学史》,背单词,读政治。英语却成了我打不破的魔咒,我又一次尝到了落榜的痛苦,记得我在日记中写下:考研之旅,我未看见佛祖,只看见痛苦流涕的信徒,他们哭泣我也只能哭泣,和我一样风都在叹息。到了第三年,我耐住寂寞,工作之余继续躲在宿舍楼里备考,那些孤单的日子里只有卧室里那个昏黄的灯泡目睹了我付出的艰辛。天道酬勤,这一年,我终于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师从傅绍良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三年硕士求学阶段,在导师的指引下确定研究方向,明晰选题,深入挖掘,顺利完成学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年的求学生涯,是对文学专业知识的建构,这个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属于学术论文范畴。 一个人对文学的热爱融入血液与灵魂之爱,文字可以找回自我,可以挽回尊严,可以安放心灵,文学艺术可以拯救自己,那些戳伤心灵的痛可以在文学艺术里稀释淡化。文学创作始于这种心灵的自发,工作之余我拿起笔写下那些在心里跳荡多次的文字。 2018年参加河南省奔流作家培训班,聆听了李佩甫、李春雷、王剑冰、乔叶等名家关于文学创作的讲座,大家之言、真知灼见,这次讲座让我在视野拓展、开篇切入、语言情感的跟进、创作资源的挖掘、思想格局的突破上都深受启发。同时对散文创作有了更新的理解,散文是性情写作,要有真性情,真感情,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散文要寻找好视角,大胸怀、大气魄、大意境才能出好文章。 回望时光的深幽,是文学引领了我的人生,如今人到中年自我意识觉醒,文学无关功利,我仍将在这条文学之路上前行。前行的路也许是山一重,水一重,更艰难一重,但是我依然负重前行,此时我眼前飘过艾略特的那句名言:“沿着我们不曾走过的通道,打开那扇我们不曾打开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