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栖息在俗世和天堂之间,共享着俗世和天堂的颜色。它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水时,观湖的人也在衡量他自己本性的深度。
我们惯于想象,在某个遥远天穹的角落里,有一些罕见和美丽的地方。然而我发现,我实际上就处在宇宙中这么一个地方,它偏僻退隐,但又永远是全新的,永远不着尘埃。
生活在大自然之间,感官仍然健全的人,不可能有特别严重的抑郁。在健康和率真的人听来,即使是狂风暴雨,也不过是风神埃俄罗斯演奏的乐章。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一个朴实而勇敢的人陷入庸俗的悲伤。
在绵绵细雨中,我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甜蜜和慈爱,在雨点的淅淅沥沥声中,一种广博无垠、无法衡算的友谊,像大气层一样环绕着我,于是,想象中的与人相伴的好处相形之下便显得无足轻重。
每一根细小的松针都带着同情展开和膨胀,成为我的朋友。在这样的景致里,即使我们习惯于称之为荒野和凄凉,我也能清楚地感受到某样东西的存在,它让我感到亲近,在血缘上和我最近、最具有人性的不是一个人,然后我想到,从此以后,对我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陌生之地。
作品整理自《瓦尔登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译者:杜先菊)
- 关于作者 -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代表人物。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1845年,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
注: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超验主义者强调万物本质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