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老年大学星期五诵读(34廖冬铃)

重庆市江北老年大学星期五诵读(34廖冬铃)

2020-06-09    08'58''

主播: 李风😺

342 2

介绍:
久别的农家乐 文/初见感觉 农家,田园,陌上,青苖,一弘小溪,几棵脩竹,土墙黑瓦,竹蓠茅屋,原装正版的田园风光总是挥之不去。这幅图案从我当知青时期就深入脑海,常常梦迴萦绕。其中的情结,总是难以忘怀又余味无穷。那一段青涩年华,楞头青的岁月,体验着最底层人的生活。曾经的绝望,郁闷,黑暗的前景,苦恼的哈姆莱特形象。抗争,拼搏,不甘沉沦,与天与地与人斗,品尝其乐无穷的斗争哲学。从愤青到拼搏这一段心路历程,细细回想起来,还真得感谢那个时代的上山下乡运动。古今中外,能有如此魄力,如此高瞻远瞩,将一个知识群体,流放到社会的最底层去淬火回炼,在百炼中成钢。这样的壮举,这样的执行力,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了。我们这一代知青人的特殊经历,在当今世界各国,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一定是空前绝后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国家领导人敢如此作为,古今中外,又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做到?!看看今天我们的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全包全陪,全是少爷,公主待遇。挫折,苦难,独立,自立,我们下一辈谁来补这一课?谁有魄力和胆气,谁敢,谁舍得将自己的小孩放到社会最底层去吃苦,去锤炼。现在想想,能够体验一番吃苦的生活,让人生的经历更丰富,让心理承受力变得更坚强,让一种正能量在未来的岁月中,潜移默化的滋养你,保护你的心灵,实属幸运,也实在难得。 2020年的这场疫情,把人关得太久。终于在疫情后期大胆的出行了。久违的农家乐,竟是如此清新。还是那种熟悉的陌上风光,还是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小院,钢栏围墙代替了竹篱,公寓式建筑代替了茅屋,荷塘多了人工装饰的长廊,少了一分原滋原味的天然。踩在坚硬的水泥路上和踩在松软的泥土田埂上的感觉,天差地别,太远太远。寻找一份松软的感觉,更能体验一番别样的不同。天天在坚硬的水泥、柏油路上行走,已经麻木了好多感觉。突然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有一种大自然的回归感。好多的记忆,泥土味,野味,在脑海中翻腾起来。大自然,原生态,强大的净化功能,摄人心魄,荡涤尘埃,于天然中,独享一种慰藉。 喜欢去体验这种松软感,找寻那些久违的赤脚大仙,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滋味。岁月积累的感悟,在窖藏中历久弥香。原来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过往,都是人生的财富。在若干年后沉淀成了一些哲理,警示着未来的人生。人生的步履也因此而变得更坚实。 清新的气息,乡土的味道。举目四望,田野绿意盎然,路边衰草,几声蛐蛐,荷塘绿影中,水鸟掠影,蛙鸣阵阵。这份天然,这样的野味,田园风光,农家情调,足以慰藉一颗郁闷已久的,浮躁的心。 喜欢天然,原滋原味,那怕粗糙,因为它有一种真实。寻觅这样的感觉,试着去悟那种“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才觉得农家的情怀,田园的小情调,闲云野鹤,山野村夫,渔樵耕种,那份闲适,安然,恬静,是一种朴实的境界。返朴归真,无欲无求,生活多一些真实,心灵多一片净土,情怀多一份感恩,人生便多了许多实在,许多乐趣。 农家的晨昏最有味道。清晨几声鸡鸣,晃若隔世之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在穿越中,感悟着唐风宋韵的意境。俯看路边的小草,晶莹的露珠中,折射着清晨宁静的光阴。乡间的小路,纵横的阡陌,一个清新的世界,一片祥和的天地,农家宁静的一天,由此拉开了序幕。 夜幕中的农家却是另一番光景。没有都市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山庄,原野,荷塘,蛙声,星光,浮云,月色,远处的灯火,乡村的夜是如此的静美。夜色茏罩的乡村,沉淀了喧哗,沉淀了辛劳,让阵阵蛙声成了夜活的主题。日落而息的人们,在蛙语虫鸣中进入梦乡。仿佛一切归零,在零中休整,零中等待。农家的夜,就如此的宁,如此的静! 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