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晚安-138】他的一生(文:彭永亮)

【书香晚安-138】他的一生(文:彭永亮)

2016-11-25    12'04''

主播: 念念不忘书馆读者电台

75 2

介绍:
晚安留言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在其作品《野性的呼唤》中,写到: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公平的游戏法则,一旦倒下去,就是生命的终结。 杰克伦敦,一八六七年出生于旧金山,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一如许多跃身文坛的挑战者,他的写作生涯亦充满无比艰辛。早期退稿之多,令人咋舌。这些有趣的素材,至今都成为研究杰克伦敦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在书中的主人公有他自己的影子。也许在对社会众生百相的刻画方面,和司汤达雨果这种作家有差距,但是那种苦难磨砺出的坚强和自信,是其他肉体柔弱的作家很难具备的。他个人的传奇经历让他的作品中的哲理更有可信度。他努力塑造的独立斗争的永不妥协的英雄精神,永远激励着困境中的人们。 在作者彭永亮的笔下,将他的一生精炼地展现给我们,今晚,一起聆听杰克伦敦在他千锤百炼的生命中,为我们留下的点点滴滴…… 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 总第138期 12:04 他的一生 撰稿:彭永亮 朗读:Lidy    他是一个私生子。 他在单亲家庭里长大,自幼在贫民区摸爬滚打。 他童年时除了上课外,都在为生活和学费四处奔波:早晚卖报,周六帮人卸货车,周日到游乐场打工。14岁就辍学到罐头厂当童工。 少年时,他曾对一个姐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到40岁不结婚。我要有一座大房子,一个房间里要堆满书。” 他喜欢航海探险,15岁后因生活所迫,成了一名小海盗。16岁以船长的身份带着另一个女海盗头出海掠夺,成为队伍里最年轻的人。 期间,他最喜欢的是喝得大醉,或者选一抱书,把舱门锁上,一个人仰在床铺上读。 他选择过死亡,后来为一位渔夫所救。 结束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后,他加入了渔场巡逻队,并曾独自赤手空拳面对过1支枪和16把刀,最终取得胜利。 18岁时他开始流浪,成了最伟大的“流浪之子”。 他扒过火车,亲眼目睹同伴被火车轧断腿。冬天,积雪的日子,露宿铁路旁的树林是他的家常便饭。 到处漂泊的许多日子,他只能靠乞讨为生。 他信仰社会主义,并认为仁慈之心的体现,不是施舍,而是同甘共苦。 19岁这年,他又和另外3个伙伴开始了北极圈的淘金生涯。 他们的全部家当是8磅食物。因为付不起运费,4个人花了3个月时间往返山地间,背运物品到目的地。 结果,淘金梦仍无情地破灭了。 几个人坐无篷船19天行了19英里,才搭上了一条轮船,得以回家。 多年后,他把这段经历写进了一部名叫《热爱生命》的小说里。 除了水手外,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作家。为了这个愿望,他一度靠典当度日:把自行车当掉,等挣了钱再赎回来,如此反复。 另外就是出海做水手,几个月回来一次,攒些钱开始写作,等用完了,再去出海。 他喜欢尼采,觉得超人的哲理很适合自己的口味,因为他认为自己也是一位超人。他也认为超人能克服所有的困难。 除了饥饿,他最大的烦恼就是时间。为此,他一天只休息5个小时,余下的19个钟点都在学习或写作。 另一方面,贫穷仍使他焦头烂额。一次,他的作品发表了,而自己却一文不名,只能干站在邮局外,看着发表自己作品的杂志。 到这里就打住吧。关于他的坎坷故事,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 他就是杰克·伦敦,一个永远拒绝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 他的老乡、作家欧文·斯通在他的传记里这样写道: 作家晚年,他的姐姐曾对他说:“杰克,你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你内心所要的东西,你从来没有得到过。” 杰克却问:“见鬼,你怎么知道的?” 作家死后,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欧洲报纸报道他逝世的篇幅比早他一天去世的奥地利国王还要多。 一位先生曾在他逝世的当日,对喧闹嬉笑的大学生喊道:“不要笑了,杰克·伦敦死了!” * 文内图片来自网络。 * 本文作者:彭永亮 * 文中提及的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旧金山。1897年入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由于资金短缺而辍学。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长篇小说《海狼》、《铁蹄》和《马丁·伊登》等。杰克·伦敦1876年生于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的家庭。因家境贫困,自幼从事体力劳动.当过童工,装卸工和水手等,后又在美国各地流浪。靠劳动所得曾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因贫困被迫退学后加入过阿拉斯加等地淘金者的行列。早年坎坷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从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他的创作思想较为复杂,受到过马克思、斯宾塞、尼采等多人影响,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跳动着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成名后逐渐陷入极端个人主义和空虚中,1916年11月22日服用吗啡过量身亡。他一共写过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等。 * 文中末尾播放的歌曲:Declan Galbraith 《Danny Boy》 * 本栏目编辑李庆治,本栏目招募志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