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拆电影 他一看就是坏男人 但我爱了他40年

关灯拆电影 他一看就是坏男人 但我爱了他40年

2017-03-10    08'27''

主播: 关灯拆电影

103 5

介绍:
关,关灯 作为一个骨灰级电影迷妹,我在你们的女神(经)节只想对我的男神表白。 好莱坞70年代的时候,共有四位大神级男演员,分别是达斯汀·霍夫曼、艾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以及下面这位—— 杰克·尼克尔森 他的私生活非常糜烂,笼统来说就是个渣男,一边和交往了17年的女友同居,一边和年轻漂亮妞偷情。在他人撰写的《尼克尔森传记》中,据爆料他和超过2000位女性上过床。 算一算,一天换一个全年无休也要5.4年,嗯……好孩子不要多想。 另外,因为把屋子借给罗曼·波兰斯基(《唐人街》的导演),并且事发后第一时间为他辩护,尼克尔森被卷入当年波兰斯基诱奸14岁女童的的好莱坞大丑闻。 2013年詹妮弗·劳伦斯拿到了小金人,尼克尔森在后台阴魂不散调戏她多次,说你看起来就像我以前的一个女朋友一样。 大表姐:WTF? 今年已经80岁的杰克·尼克尔森,现实中的花边新闻已经被新一代影迷逐渐淡忘,留下的只有一段段影像中荧幕上的他。 他演技实在太好,私生活实在太乱。如此业务能力出众的渣男,显然许多妇女同胞难以消受,要不然我先干为敬。 尼克尔森属于天才型演员,凭借风骚销魂的演技,12次提名奥斯卡演员奖,提名次数奥斯卡之最,肉眼判断后无来者…… 尼克尔森他分别击败过艾尔帕西诺(《热天午后》)和年轻的小李子(《泰坦尼克号》)两度拿到过奥斯卡最佳影帝的小金人,另外还获得过一次最佳男配角。 他是GTA5里崔佛的原型。 也是《蝙蝠侠》系列最早的小丑。 《闪灵》里的门缝表情包,都演得比别人到位三分。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部电影,是杰克·尼克尔森在1976年首次拿下奥斯卡影帝的片子—— 《飞越疯人院》 这是一个正常人被关进了疯人院的故事。 杰克·尼克尔森饰演的男主人公麦克·墨菲因为强奸入狱,为了逃避监狱的强制劳动,佯装精神失常被送到了精神病院。 不过影帝饰演的不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墨菲初入疯人院,兴奋异常,以为自己终于逃出牢笼,可以在这里得到自由。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精神病院远非想象中的自由的避难所。 墨菲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从一所监狱逃到了另一所监狱。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这里,不遵从秩序的人,会被强制电击治疗。 而这一切都是打着治疗精神病人的合法旗号。(听起来蛮熟悉的嘛,我们也有啊。) 在《飞越疯人院》以后,美国和欧洲掀起了一系列反对滥用电击治疗及虐待精神病人的运动 而这个秩序,大到一天的作息怎么安排。吃饭睡觉开检讨会,说不能白天看电视就是不能白天看电视,管你什么棒球联赛。 小到吃安眠药、放音乐的声音太大、一天只能抽一根烟,没有一项是可以根据病人的意愿自由调整的。 这种自上而下的集体无意识所形成的疯人院制度,造出了护士长瑞秋这样的权威机器代表。她机械冷漠地维护着疯人院的秩序,践踏着病人的人性和自尊。 影片后半段,恋母少年Billy割腕自杀,满地鲜血,疯人院一片混乱,瑞秋站出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持日常生活。”不近人情到几乎冷血的地步。 护士长和疯人院制度两相协作一起,在机器流水生产线上生产出“产品”一样的病患。他们着统一的服装,没有娱乐,没有笑声,没有权利,没有自由,更可怕的是他们自己完全没有意识。 除了一个角色——酋长。 酋长天天拿着个木棍,以为自己在犁地。大家都以为酋长是个傻子,又聋又哑,听不懂人话。墨菲和酋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夸他“强壮得像小山一样,可以去打美式足球”。 后来还一本正经地教这个“傻子”打篮球,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基情,啊不是,友谊。 实际上这个人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啊,朋友们,看透了疯人院的生存规则,在那边装聋作哑当一个傻子。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电击。 墨菲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反叛精神,他不把疯人院的道德规训放在眼里,随时挑战压迫他的权力者。他翻过高高的铁围栏,劫走院车,把病人们带去海边,出海钓鱼。 这是全片最明亮的一个段落。无边无际象征着自由与宽阔的大海,身着艳丽衣裙蝴蝶般的姑娘,人们拿着鱼竿,海风吹过,海水流淌。 这一切与四周被铁墙围困、着装统一单调、色彩黯淡的疯人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人们终于知道了,这里才是生活的底色,这才是生而为人向往独立自由,追求个性的本来面目。 这更加坚定了墨菲要逃离这里的决心。他和酋长相约出逃。 出逃的前一晚上,墨菲买通了病管,为牢笼里的人们带来了性爱和酒精,疯人院里一夜狂欢。 结果这场纵情狂欢让墨菲醉得忘记了出逃的事,醒来已经是第二天,被护士长抓个正着。护士长与墨菲发生激烈争吵,墨菲终于再也忍不住了,他冲上前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想要毁灭这部冷血的机器。 然而瑞秋没有死,墨菲却成为了“他们”想要的不会思考、不会反抗的、便于控制的“活死人”。他本是一个再健康不过的人,却最终被迫害成为“白痴”。额叶切除手术后的墨菲变成了一个傻子 影片结尾,在昏暗的灯光下,酋长来到墨菲的床边,一遍遍的呼唤,“现在我们可以逃跑了,我不会扔下你的,我不会让你这个样子留在这里……” “……跟我来吧,我会把你带出去……” 用一个枕头结束了墨菲的生命。 酋长终于搬起了那个墨菲没有搬起的象征权利桎梏的大理石水槽,砸碎了通往自由世界的玻璃,为牢笼里的人们砸开了一条让光明和希望流入的缝隙。 他缓缓走入远方,真的是去往一个没有压迫,民主自由的“彼岸”吗? 也许,我们最终都不能到达“彼岸”,所谓的“彼岸”,只是我们从一所炼狱逃往另一所炼狱的中转站。 1.禁锢人性的枷锁 禁锢人性的枷锁有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外界环境,一方面来自人类自身。 影片中的“玻璃”象征外界环境体制对人的禁锢和束缚,所以“酋长”最后砸碎玻璃,逃出疯人院,正是砸碎了这令人窒息的规则和体制,逃出牢笼;同样的表达方式,在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提出质疑和挑战的电影《纸之月》中,宫泽理惠扮演的女主,最后砸碎了束缚女性自由解放的“玻璃”,奔向了远方的自由之地。 影片最后“酋长”用枕头闷死了墨菲,因为他深深地理解墨菲是不愿意做一个行尸走肉的“活死人”的,闷死他,替他解开自身枷锁的束缚。 如果说来自外界的痛苦是我们自己可以解决的,那来自人类本源的痛苦往往让我们无所适从。 法国电影《爱》中,年迈的丈夫不忍看着自己重病的妻子奄奄一息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用枕头闷死了她。 电影《巴黎野玫瑰》中,男友不忍看着发疯的女友一次次自残,身心俱损,用枕头闷死了她。 人类啊!真是矛盾又悲剧的动物,一方面,向往安逸平和的生活,一方面,永远对现状不满,永远追寻更好更自由的生活。所以说,人类的痛苦来自两方面,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了的痛苦。 2.冷战背景下自由的呼唤 冷战背景下自由的呼唤,时代气氛成就了一部伟大的电电影 本片的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作为“捷克新浪潮”的中坚分子,自1968年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后的铁幕捷克流亡欧洲,并与1969年到达美国,1974年拍了这部影片。时值二战后东西方冷战时期,东欧巨变。这部电影正是根据他逃亡过程中的个人经历改编的,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 正如导演自己说的,“这次流亡的经历使我明白到任何梦想的实现机会可能都不高,但若连这个机会都放弃的话,这个梦想可实现的机会就只有零了。” 一部电影,如果只是顺应时代气氛,描写体制的压迫,人的反叛,那只能算是一部一般伟大的电影。 能够流传下来,成为经典的电影,必然还包含人与自身的挣扎和斗争。 而这些,本片都做到了,经典实至名归。 更多经典电影拆解,请关注 关灯拆电影 只读经典 国内含金量最高电影荔枝号 最强电影评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