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故事:大眼睛儿子与小眼睛爸爸(4)【张昭兵】——小满

系列故事:大眼睛儿子与小眼睛爸爸(4)【张昭兵】——小满

2016-01-09    06'57''

主播: 嘚儿情智读写堂

151 4

介绍:
系列故事:大眼睛儿子与小眼睛爸爸(4) 儿6岁,好吃。某晚,放学经麦当劳,驻足: “爸爸,麦当劳!”垂涎欲滴。 “嗯,麦当劳!想吃?” “想吃!” “儿子,一个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 接着问:“儿子,你要做英雄呢还是做狗熊?” “爸爸,我当然要做英雄!” “好!那英雄,想吃麦当劳时会怎样呢?” “能不吃!”很坚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 儿子流着口水,随我回家。 从此,儿学会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经得起诱惑。 成长,最起码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即身体的成长;二是心理的,即心灵的成熟。身体长到某一天就不长了,至少高度不再增加,宽度可能有所变化,但也很难宽到跟高度一样的尺寸,所以宽度的变化也有限。心灵的成熟则永无止境,到死的那一天也还不能说已经完成,再多活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心灵也还可以继续成长下去,时间有多长,我们心灵的成长空间就有多大。 身体的成长是被动的,不管你想不想长,它都只管长它的,并不考虑你愿不愿意。同样,终止生长它也是自作主张,根本不跟我们商量。我们能把握的倒是心灵的成长,只要我愿意,它随时可以长,永远可以长。当然,如果你不愿意,它也可能永远都不成长。身体的成长是暂时的,而且我们能做的事也很有限,不外乎吃、喝、拉、撒、睡,再积极主动一点,顶多加上个锻炼了不得了,还不尽兴,还想加,哪怕加一个字——“多”:多吃、多喝、多拉、多撒、多睡、多锻炼,也是要不得的。多睡多锻炼也不行吗?当然不行,岂不闻孔子告诫“过犹不及吗”?!除非你的目的就是想糟蹋身体,那你说了算,而且可以得逞。 心灵的成长是永久的,而且我们能做的事罄竹难书,也就不书了吧。或者只管做自己的事,让别人去书吧。但也不能活到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觉得没什么好书的地步,或者活到别人一句话就可以书完的地步——这孩子总也长不大——也是不行的吧。 说到成长,就有个长得好不好,或者说健康不健康的问题。马克·吐温说:“保持身体健康的唯一办法,就是吃点你不想吃的,喝点你不想喝的,以及做点你不愿做的事情。”身体的成长是这样,心灵的成长呢?我们可以模仿着这样说:保持心灵健康的唯一办法,就是听点你不想听的,学点你不想学的,以及做点你不愿做的事情。 天下事纷繁复杂一团乱麻,乱麻一团,果断一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想做的,另一类是自己不想做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叫自由,我们天生都知道;但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也叫自由,可能只有少数人知道,伊曼努尔·康德就是这少数人之一,他说:“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种自由只所以不是人人都知道,是因为它是要教的,有人教,会教,教的好,才可能知道。 开头故事中的小眼睛爸爸就是个好老师,很会教。大眼睛儿子想吃麦当劳,但他不想因此而被看作狗熊,在想与不想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做不想做的事,拒绝了麦当劳,也就是拒绝了麦当劳对他的引诱和控制。小眼睛爸爸的大眼光在于,提醒儿子很多事我们都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如果不加思考草率行事,就有可能错过机会放弃权利,置自己于被引诱被操控的不自由状态。哪怕大眼睛儿子经过思考后,还是选择吃麦当劳,小眼睛爸爸的教育依然是成功的,至少他让儿子学会了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令人欣喜的是,大眼睛儿子不但做了充分的思考,而且选择了不想做狗熊就可以不做狗熊的自由,这是多少成年人也做不到的自由选择啊!他一下子蹿出了一头,比很多成年人还高,这样一个心灵早熟的孩子,真不知下面会做出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敬请期待系列故事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