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马哲。
信息时代到来,网络各方面异军突起,新型的网络方式刺激了经济和生活的繁荣,也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精神冲击和道德拷问。本期数码宝贝,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新时代通讯工具的代表,微信里的那些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微信也是如此,这种通讯工具的产生时间及背景鲜有人知,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无数人的青睐。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手机聊天软件。 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直至今日,微信已然成了与衣食住行并驾齐驱的生活内容。
或许正因为微信的使用人数增加迅猛,其使用性质也在渐渐的变化,从最初的私人空间到各种点赞拉票,微信也开始有潜规则,变了味的朋友圈将人们牢固束缚。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拉票,几十年没见的老同学、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都成了“推送对象”;有些企业强制要求员工发布工作微信到私人朋友圈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考核不通过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有些学校评选实践队,团日活动微信投票的比例占百分之六七十,而对他们提交的真正凝聚着心血的材料置之不顾,不以为然。殊不知,一群只一面之缘甚至终生不相见的陌生人,如何对你的真实水平和你所做的一切作出评价与审核?
眼下,大大小小各类比赛满天飞,而用上网投票一决雌雄的方式也广受推崇,“刷票”一词应景而出。2008年温州商报报道一家长投诉儿童绘画比赛“投票公司”暗箱操作。据悉,投票初参赛者的票数基本持平,不想,一夜之间一副作品的票数却由一千票左右飙升至2万多票,远远领先于其他参赛作品。有家长为此与主办方交涉,并质疑该票数的真实性。主办方经过查证,发现在一夜间给该作品迅猛投票支持的网络IP地址居然来自全国各地。由于没有违反参赛规则,主办方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但离谱超高的票数的确令人咋舌。正应了一句调侃 “拼实力不如拼人气,拼人气不如拼钱多”。
目前,无论是媒体的各类选秀节目还是各种评比评优,最终的许多结果都体现在对选手的投票支持率上。即使目睹或听闻过不止一次曝光网络集体投票恶劣事件的发生,评委们或是老总老师们也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单单在投票界面放上一行“禁止刷票”的字眼又与香烟盒上印着的“吸烟有害健康”有何区别?失败者们究竟是被对手的实力击跨的还是被关系所打败的,我们不得而知。尤其在法律缺位的情况下,更无人承担责任。
善的目的不是恶的手段的通行证。在这个略显浮躁与敷衍的社会,又有谁能静下心来,腾出时间来审视一个人或是一个团队是否作出了对社会真正有用的贡献?面对堆叠如山的儿童画作,评委犯愁;面对公司寥寥无几的关注量,老总犯愁;面对实践队或各班级提交的字数以万计的材料,老师犯愁。而面对不再是秘密的投票作弊,我们也不禁发问,靠刷赞得来的关注用处何在?而各类靠刷票决定胜负的比赛活动意义又何在?
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