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事实上,早在2011年,我国就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自2010年至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从82.5%提高到86.5%,实现了基本普及的目标。现在再次提普及高中教育,体现了国家对高中教育的重视提高高中普及程度及提高国民素质的决心。
要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普及高中教育,从目前情况看,面临很大的挑战。根据统计数据,2014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中学位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我国每年尚有220万左右适龄学生,未选择上高中。如果现有高中学位资源充分利用,2014年我国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就能达到90%左右。由此可见,普及高中教育的关键,在于吸引适龄学生选择上高中,而非扩大高中资源。
那么如何吸引适龄学生呢?经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吸引力问题,主要发生在中等职业教育。根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人,比上年减少55.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76%。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人,比上年减少167.69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2.09%。这表明,中职教育在萎缩,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如果不提高中职吸引力,普及高中教育的任务恐难顺利完成。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但中职规模的扩大,并非中职教育真实吸引力的反映,而是行政部门招生计划调整的结果。总体看来,中职缺乏吸引力,不是因中职就业“不好”,而是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中职办学缺乏特色,质量较低。我国中职学生“就业好”,是因为各地存在招工难、用工荒,但就业质量却一直无法保证。中职学校“包工作”的口号再也不是招揽生源的良丹妙药,就是因为有的学校把学生招来之后就送去顶岗实习,根本没有进行技能的基本训练,那么中职学校与就业中介又有什么区别呢?尽管教育部曾反复强调禁止在低年级阶段送学生去实习,但仍然有不少学校对此视而不见,仍然乐此不疲的担任劳务中介,如此态度,又怎能期待中职教育的进步呢?只有给学生货真价实的教育,让学生学到过硬的技术,提高就业品质,才能吸引更多学生,这也是我国发展中职教育,培养现代技工的要求。
二是中职地位不高,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教师的眼中还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甚至是“差生”才选择的教育。近年来,我国为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打通学历通道,中职生可参加技能型高考进高职校或应用本科,甚至创造出“中职+本科”的教育模式,但这走的还是学历路线,与职业教育要坚持就业导向背离,反而因强调学历,让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了更为尴尬的境地。
为吸引更多学生选择中职,我们必须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制度,面对农村生实行中职免学费等政策。然而,要真正提高中职吸引力,必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促进学校办出特色、高质量的中职教育,以进一步消除学历歧视,改变人才评价体系。此外,针对目前的中职教育困境,我们有必要探索尝试举办综合高中,在综合高中中既上学术性课程,又上技能型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来改变目前学生过早分流,制造普高和中职分离的问题,由此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