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情】陆九渊

【华夏风情】陆九渊

2015-11-11    24'59''

主播: 860957

36 2

介绍:
陆九渊,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早年曾以“存”字命斋,自号存斋,与其五兄复斋并称“江西二陆”。晚年登贵溪应天山结庐讲学,聚徒传道,别号象山翁,世人尊称为象山先生。其集江西诸陆智慧之大成,由吾心上达宇宙,与程朱理学并为两宋新儒学两大派系,并开后世阳明心学之先河。其思想之博大,传学至今。 陆九渊生于青田陆氏,为聚族义居之大族,唐之前素为官宦之家,后中衰,然仍不改其书香门第之风。后因“江西二陆”于儒学之贡献,南宋理宗敕旌“陆氏义门”。而陆九渊父亲陆贺“究心典籍”,更是对其有着巨大影响。陆九渊自童年求学,专心研读父亲所藏之三教典籍。《年谱》曾记载,陆九渊“总角诵经,夕不寐,不脱衣,履有弊而无坏,指甲甚修,足迹未曾至庖厨”,常“宴坐终日”,“端庄雍容异常儿”。以此足可见陆九渊学习之刻苦,认真。 吾心即是宇宙,此为陆九渊心智哲学之核心。而此思想,萌发于其少年时代。某日,陆九渊忽然问其父亲到:“天地何所穷际”,其父默然一笑,并未回答。陆九渊则旋即陷入沉思,以至于废寝忘食,直至为父亲所呵斥才暂且罢休。而至仅十三岁时,陆九渊便因“宇宙”二字彻底觉悟,其终于将郁结心中疑团涤荡无遗,大悟道:“元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者也。”象山思想因此而奠基。 既落生人世,便需服从世俗,以常人外表姿态涉足名利场,从事科举业。然陆九渊在道德理想与功利现实间彷徨,一直不肯从俗赴举。后在他人竭力劝勉下,才报名应考乡试,以第四名中举。而就在是年冬天,其父陆贺去世,守丧三年之礼制,遂失早日进士及第之机,陆九渊反倒因此而暗自庆幸。后再进举业,赐同进士出身。虽曾深深抵触,然进士身份使其从容与东南名士游学,并使其心学主张为更多人所接受。以此看,科举及第实则为陆九渊人生一重要契机。 陆九渊进士及第,暂归故里讲学,一些年齿辈分都长于陆九渊的同理,皆来问道。所谓“槐堂诸儒”,此时已初具规模。其并结识金华学派吕祖谦等。后陆九渊离开家乡,前往吏部听候调遣,开始了八年的游宦从政生涯。吕祖谦访朱熹,启程回浙东时,朱熹远送至江西鹅湖寺仍恋恋不舍。为使朱陆二学“会归于一”,吕祖谦向朱熹提议,约请“江西二陆”前来相会,朱陆双方欣然响应。然事与愿违,二陆借此聚会宣扬其心学主张,竟力挫“东南二贤”,双方产生不小思想及情感冲突。以至三年后,陆九龄亲晤朱熹,对此略表歉意,大有负荆请罪之诚。鹅湖之会为一场思想盛宴,虽并未使朱陆思想“会归于一”,却使得陆九渊心学名气大震,大有意于其发展与传承。 自此往后,陆九渊声名日隆。后经举荐任职事官,除国子正。其于国子监四讲《春秋》,给《春秋》以心学解释,证其“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之言。后升任敕令所删定官,于殿前上孝宗五策。孝宗深有感触,使其升迁,但并未采用其策。陆九渊遂生出朝之心,亦渐渐被排挤出朝,回乡成闲散祠禄官。其遂于家乡教学。其将应天山易名象山,自号象山居士。其于象山景物优胜处设方丈,作圆庵,修部勒群山,营造教学精舍。一时“四方学徒大集”,陆九渊“从容讲道,歌咏愉愉,有终焉之意”。 然终不遂人愿,陆九渊后被调任知荆门军。其有宿疾,到任后忙于政事,竟至恶化。其对家人言:“吾将死矣”。家人悚然大惊。其命人向苍天祷雪,雪花竟于次日飘然而至。陆九渊沐浴换衣,幅巾端坐,于两日后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四岁。斯人已逝,而其所创之心学,仍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便即诞生阳明心学。其所留文字不多,仍可见其博大思想,吾心奥秘,令后人为之折服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