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二三事》作者:丛中笑

《爷爷二三事》作者:丛中笑

2019-11-28    10'03''

主播: 闲云🌥

540 1

介绍:
爷爷二三事 文/丛中笑 我的爷爷,一米八的个子,腰板儿挺直。爷爷急性子、暴脾气,他在家里说一不二,呼风唤雨。我父母对爷爷是言听计从,从来不和爷爷顶嘴。我们暗地里称爷爷是“土皇上”。 那时的爷爷,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爷爷的思维敏捷,知道的史料也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三皇、后五帝,南山北坡、东邻西舍、家长里短……爷爷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因此晚辈们送爷爷的美称“智多星”。 小时候,我们总缠着爷爷讲故事。别看爷爷没有文化,斗大的字不识一口袋,可他有编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家乡情,所以我们又给爷爷的美誉为“故事大王”。 据父亲说,我家虽然是农民,但是土地少得可怜,祖祖辈辈靠油漆手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爷爷的油漆活儿干得相当出色,在他八十高龄时,还经常被三屯四邻的请去油漆家具。 爷爷于一九七四年驾鹤西去,享年九十九岁,成为我们村里的长寿之星。 尽管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多年了,可他在世时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活灵活现,仿佛就在昨天。我有时还会梦见爷爷留着山羊胡子、头戴棉帽、身穿棉袍、端坐在堂屋门口,两只手插进袖筒里,嘴里哼着小曲,在晒着太阳呢! 人到垂暮之年,眼前的事儿记不住,过去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我小时候,由于我们国家刚刚解放,百业待兴。农民虽然分了田地、农具等,但是农人的衣、食、住、行还比较困难。在我五、六岁时,家里只有两间破草房,每到冬季,狂风肆虐,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每年这个时候,父母亲会给爷爷打一个大地铺,铺上厚厚的麦秸,上面铺上一床破褥子,还会让小孩子陪爷爷一起睡地铺,给爷爷暖脚。 我们兄妹五人加上堂大伯家的六个男孩,小时候都轮流陪伴过爷爷。早上起床,我们会用绳子把自己的被头折起来系好,再把爷爷的夜壶倒掉。三九天爷爷会在地铺上躺半个月,偶尔赶上晴天,会起来坐在屋门口晒晒太阳。 我们兄妹五人都很敬重、爱戴爷爷,喜欢听爷爷讲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爷爷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村里有一个从小习武的人,教村里年轻人练“硬肚功”。如果土匪或者坏人来村里骚扰百姓,教练会带着他几十位光着上半身、挺着硬肚子的徒弟去应战。据说,他们练好的硬肚子不怕刀砍,这身硬功夫让入侵的坏蛋闻风丧胆,夾着尾巴逃跑。 爷爷还给我们小孩子立下许多规矩:从小要养成勤快、听长辈话的习惯。男孩子要勤快,爱劳动,敢于担当。女孩子要文静、不张扬,遵循三从四德,要学会做针线活儿,做饭,会照顾人等。给长辈端饭必须要用双手。小时候,见我父母整天家里地里地忙活,是年迈的爷爷带着我和哥哥去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当开春青黄不接时,爷爷就带着我们几个去田间地头挖野菜,捡拾烧柴等。 我从小就是一个乖乖女,知道感恩爷爷、父母等长辈。爷爷、父母对我也疼爱有加。 爷爷是经历过三个朝代的人,奶奶与姑姑皆在一场霍乱疫情中夺去了生命。爷爷这一生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他性格豁达,遇事冷静,为人忠厚、善良。 他对他的独子——我的父亲,严加管教,紧衣缩食送父亲去念私塾。回想起三年困难时,七十多岁的爷爷因为饥饿难忍,吃树皮与野菜致使身体下肢浮肿,走路困难。多亏当时生产大队为浮肿老人成立了肿病院,才得已脱险。 我从小受的是传统教育,尊老爱幼,以慈善为本。可是命运之神,却在我二十五岁时,让我选择了背井离乡,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安家落户。我永远忘不了临走时,爷爷眼含泪水说的话,女大难留呀,我这一个懂事的大孙女,这一走好像让老鹰叼走了似的,何时还会回来看我呀?说不定就是永别呢。我当时好言安慰爷爷,不会的,现在坐火车很方便,我会经常回来看您和家人的。 往事如烟。我一九七〇年八月离开老家河南西平,由于经济拮据和其他原因,竟然在一九七四年爷爷病危时,也不曾回过老家探亲。据父亲回忆说,爷爷病危时,口里一声声喊哥哥和我的名字,连续喊了好几天……因为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通讯技术落后,父亲发给新疆哥哥与黑龙江我的电报,皆是在半个月后才收到,而那时爷爷早已撒手人寰……嗨,没能在爷爷谢世时送上他老人家一程,这成了我终生的心结和遗憾! 爷爷是一个正直、勤劳、敢于担当的人,我们永远谨记老人家的教诲:崇德向善,诚信为本,勇于担当,不图回报,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