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的秋天》碑林路人

《伊犁河的秋天》碑林路人

2022-10-02    06'12''

主播: 强莉为您读诗

208 0

介绍:
《伊犁河的秋天》作者:碑林路人 伊犁河的秋天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且不说清澈的河水和两岸的风光,只是那浓郁的颜色和夕阳里的歌声,就足以让人沉醉了。 十月的伊犁,最引人入胜的不只是那些甜透了的瓜果,还有空气里那淡淡的奶香和河岸边一排排向你迎面扑来的金色的树木。 伊犁的秋天是金色的,它的色彩鲜亮如刚刚着色的油画,不小心碰着,就染在你的手里,染在你的心里。 秋天的伊犁河也是金色的,它平静的河面上倒映着金色的树木和金色的芦苇荡,当晚霞斜斜地落在河面上时,波光粼粼的伊犁河,便如古时将军的盔甲般散着耀眼的光芒。 再也没有一条河流,可以像伊犁河一样,让居住在周边的人们如此自豪和感叹不已的了。伊犁河,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它是伊犁人的生命之河,是伊犁百姓的根脉。 伊犁河水来自于天山,它是中国境内少有的一条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严重缺水的新疆,因为有了伊犁河,才有了伊犁河谷大片富饶的土地,才有了塞外江南金色的秋天,和开满了紫色花朵的薰衣草花园。 对于伊犁人来说,伊犁河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他们喜悦的歌声,伊犁河的每一滴水,都是金子般的宝贵。伊犁河,它不仅滋养着伊犁河畔所有的生灵,它也承载着伊犁人幸福与丰收的渴盼。 在伊犁河边行走,你询问任何一个伊犁人,他们都会给你讲述关于伊犁河的故事。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遣戍新疆伊犁。那时的林则徐已年近花甲,他坐着木轮马车,经过四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了伊犁的惠远城。此时的伊犁正是滴水成冰的寒冬,顶得罪名发配而来的林则徐,拖着带病的身体走过伊犁的街头,他没有懊悔,没有抱怨,他心里只想着,能为伊犁人民做点什么。 那时的伊犁缺水多旱,四野皆为荒地,林则徐不辞劳苦亲自勘测丈量,带领伊犁军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在伊犁的三年多时间里,拖着带病的身躯,和伊犁人民一起开通了二百多公里长的水渠,灌溉垦复面积达十五万公顷。荒芜人烟的土地变成了大片的良田,从此,伊犁河谷的秋天,便是瓜果飘香、花团似锦。 每一个伊犁人都记得林则徐的故事,他们深深的感恩这个年近花甲的老人,他们将密密麻麻的伊犁河渠命名为“林公渠”。 一百七十多年过去,如今的伊犁早已变成戈壁中的绿洲,伊犁河水依旧深情地流淌着,伊犁人依旧用“林公渠”水灌溉着他们的土地。 不论是伊犁的春天还是伊犁的秋天,凡是伊犁河水流淌过的地方,都有鲜花盛开,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彰显着伊犁无以伦比的美丽。 我在秋天的夕阳里走过伊犁河畔,我被伊犁河金色的秋天震撼着。我想,所有的美好应该都来自不屈不挠的一种精神,无论是英勇的先哲,还是守候着这片土地普通人,我都被他们深深地感动。 伊犁金色的秋天是耀眼夺目的,伊犁河水也是世世代代长流不息的,愿这一片戈壁中的绿洲,像长盛不败的花朵,永远点缀着祖国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