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贺敬之先生谈民众剧团那些事》(节选)朱佩君

《听贺敬之先生谈民众剧团那些事》(节选)朱佩君

2022-12-19    09'00''

主播: 强莉为您读诗

211 2

介绍:
《听贺敬之先生谈民众剧团那些往事》节选  作者:朱佩君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回延安》这首影响了几代人的朴实无华的诗歌伴我从少年一路走来。 《回延安》《南泥湾》《白毛女》《雷锋之歌》《放声歌唱》等作品的作者贺敬之先生,是我从小仰望的著名诗人。近些年,我竟与老人有许多的交集。作为晚辈,作为一名秦腔演员,我多次聆听他讲述有关民众剧团的那些往事。 二十年前的一个夏日,我跟随周明老师去三里河公寓拜访贺敬之老人。贺老面带微笑地从书房走了出来,周老师给贺老介绍说:“她叫朱佩君,是我的陕西同乡,是个秦腔演员,曾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贺老立即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我知道,前身是延安时期的民众剧团。好像杨兴也当过院长吧?还有黄俊耀、李瑞芳,好几个我都很熟悉啊。提起民众剧团我想起许多往事来,当时演《十二把镰刀》的男演员是史雷。”贺老的亲切随和让我原本紧张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竟然主动接过话茬说:“对,对,就是史雷,我们省艺校的老校长。从民众剧团过来的还有被誉为‘火中凤凰’的马蓝鱼,还有在秦腔电影《火焰驹》里演云香的李应贞老师。” 回忆起当年延安时期的那些难忘的经历,老人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如数家珍般谈起了他的青年时代。 贺老说:“我们这一代人在延安找到了精神家园,找到了根。延安是故乡,延安是母亲。我们是在延安精神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是啊,贺敬之一生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献给了人民大众,献给了党的文艺事业。他对延安怀有深厚的感情,所创作的许多作品也都与延安有解不开的情缘。 几年前,贺老得知我调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杂志社工作时非常高兴。他说:“中国艺术研究院我很熟悉,《艺术评论》杂志我也看过,是一本学术期刊,能调过去很好啊,工作中能学习很多东西。” 201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秦腔缘》,封面书名就是贺老的题字。怀着喜悦的心情,我去给他送书。贺老依然保持着诗人的儒雅和平和,接过小书,边翻阅边说:“《秦腔缘》,好,我也喜欢秦腔,也算是与秦腔有缘啊!” 他又兴致勃勃地讲述起民众剧团演出的剧目:“那时候民众剧团的影响很大,之所以那么受群众欢迎,是因为题材都来源于生活,很接地气,鼓舞人心啊!” 贺老对延安,对民众剧团,对秦腔有着浓浓的情感。应我的请求,贺老在我准备的精美册页上题写了他那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这两年贺老深居简出,很少出门,但对文化艺术界的繁荣发展依然十分关心。 去年秋天,我有机会再次去木樨地北里看望贺敬之老人。贺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我给老人家汇报了我的新编散文集《老旦》的内容和资料准备情况。老人家关切地问:“还用我题书名吗?我现在手抖怕写不好了。”我连忙说:“您的关怀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好好用功,争取写好。”贺老再次感叹他跟秦腔有很深的感情,我们这忘年交也算是秦腔缘啊! 再次聊起延安,贺老依旧兴致勃勃,也极为兴奋和动情。回忆起当年延安时期的那些难忘的经历和友人马健翎、柯仲平等,贺老眼睛里闪烁着如年轻人一般的光亮,如数家珍地谈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聊起了延安,聊起了民众剧团,聊起了秦腔…… “西安易俗社的戏不错。易俗社在当时名声很大,一些老演员唱得特别好,观众很喜欢。1924年,鲁迅受邀赴西安讲学期间,数次在易俗社剧场观看秦腔,并题赠‘古调独弹’匾额,这可是易俗社莫大的荣耀!那个剧场当时很红火,一到晚上,灯火通明。有一些资深的秦腔戏迷,因为买不起票所以每晚就靠在剧场外的大门旁听戏,跟着从剧场内传出的锣鼓点和板式一起哼唱,闭着眼睛摇着头,很投入很痴迷也很陶醉。”说到这段情景,贺老自己也哈哈大笑。他模仿着戏迷的样子,眯着眼睛,悠然自得,仿佛进入当年的情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