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讲为道篇(62.35.71.33.70.41)

道德经第十讲为道篇(62.35.71.33.70.41)

2022-01-14    10'46''

主播: 爱心永驻🐴

139 1

介绍:
为道篇(62.35.71.33.70.41) 第62章——[道者万物之奥]   【题记】 这章的重点是:求以得,有罪以免。这是老子给后世人的背书,勉励后人多读经,知行合一,照做即可。但是,还是要思索其中的道理,为什么?结合全文义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正文】 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 尊行可以加人① 人之不善 何弃之有   故 立天子 置三公 虽有拱璧以先驷(sì)马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注释】 ①尊行可以加人:有些版本作“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此从《淮南子》引文,但依据不足,因为帛书甲乙本皆与王弼本同。从全文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对“美言”持批评态度;但对“尊”“行”皆赞同和鼓励,如“道之尊德之贵”,如“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等等。为避免疑问,故予以说明。   【直译】 大道是万物的宝藏与庇护, 是善人的宝藏, 不善人也要保住她。 美言可以用于交往, 尊行可以给善行的人加分。 那就算是不善人,为什么要丢弃大道呢? 所以: 立位天子, 设置三公, 虽然有进奉拱璧在先,驷马在后的礼仪, 也不如进献大道。 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贵重这个道呢? 不就是因为: 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可以豁免吗? 所以是天下人最宝贵的。  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   【题记】 这章重点在音乐、美食与大道的对比。一个是刺激形而下的五官七窍,一个是大道的内心感应,两者截然不同。但是大道是永久的,始终怎么用也用不完的,这也是形成了对比。 还有关键一点,执大象。什么是大象?如何才能把握住大象? 从本章可以得到启示,不能开启七窍,受强烈的感官刺激;而应该平淡求道。其嗜欲浅者其天机深矣。   【正文】 执大象 天下往 往而不害 安平太①   乐(yuè)与饵 过客止 道之出口 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jiàn)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足既 【注释】 ① 太:同“泰”,有些版本作“泰”,然而“太”在经典之中含义比“泰”更深,如: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和,又如“太上不知有之”。故保留王弼文本。   【直译】 执守大道,天下都来归顺。 归往而不会受到伤害,安心、顺利、和谐。 音乐与美食,能让过客停下脚步; 而道的描述,很淡很淡而没有味道。 看她却看不见, 听她却听不到, 可是用她却用不完。 第71章——[知不知,上]   【题记】 圣人始终有种谦虚,且行于大道,永不停止;内心才自然能有源源不断的靈机。有了靈机,自然靈活而不会死板,说出来的话,可以称之为言,带有很足的信,起到很好的效果。   【正文】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 夫(fú)唯病病 是以不病① 【注释】 ① 王弼本本章全文为:“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王弼本有逻辑倒错且文本复出之讹。根据蒋锡昌说法,依《御览》所引校订。   【直译】 有真知,且还知道还有未知的真知,是上士。 不知道还有未知的真知,就会僵化; 圣人不得这个“不知知”的病, 是因为他把“不知知”当成病而注意避免。 唯有把“不知知”当成病来重视对待, 所以圣人才不得这个圣人之病。   第33章——[知人者智] 【题记】 本章由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格言组成,而这次修改,豁然明白:原来是教我们具体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成事业的,功遂身退。一步一步,很严谨、很严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事难免要与人合作,要了解他人,更要了解自己。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不用蛮力胜人,而是要克服自己的不足,心智的缺陷,行不言之教,以德服人,自然让人心服口也服。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物质上,知足;精神追求、事业上,永不停止脚步。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要想做成事业,注意不要失去自己的根基,这样才能长久;最后人生一百年,难免形而下的身死,但是形而上的精神长存,复归于樸,这才是真正的长生久视。   【正文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直译】 懂得别人,叫做智; 懂得自己,叫做明。 战胜别人,叫做有力; 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 知道物质上满足,就是真正的富有; 勤奋前行,就能达成志向; 不要失去自己的根基,才能长久; 身死但是精神不消失的,就是长寿。 第70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题记】 这章老子重点讲知行合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行是自然伴随的。什么是知?自然明白的,而不是看书得来。纸上得来(前识)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知)。   【正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 事有君。 夫(fú)唯无知, 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 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pī)褐(hè)怀玉。 【直译】 我的言,非常容易懂,也非常容易照着去做。 但是天下人没有能理解我的,也没有能做到的。 我的言论有宗旨, 我做事情有依据。 但正因为没有对无的真知,所以也就没有真懂我的人。 能懂我的人太少了, 能效法我的人就太珍贵了。 所以圣人,穿着不起眼,但是怀有象玉一样宝贵的真知。 第41章——[上士闻道]   【题记】 我们用这一章结束《道德经》的讲解,很好。从64章开始第一讲“积累篇”,中间历经8讲,最后到第十讲“为道篇”,最后落实在41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善贷且成”。祝愿大家读经都能有所收获,开始是“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最后是“勤而行之,道隐无名,功成身退”。   【正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颣(lèi);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yú) 大器晚①(miǎn)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夫(fú)唯道, 善贷且成。 【注释】 ① 晚,通“免”,读miǎn。   【直译】 上士闻到了道,勤快去行; 中士听到了道,将信将疑; 下士听到了道,哈哈大笑;要是不笑,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古人说的好啊: 光明的道,好像很暗昧; 前进的道,好像在后退; 平坦的道,好像很崎岖。 很崇高的德,却好像很空旷; 很光彩的德,却好像是屈辱; 最广大的德,却好像有不足; 很勤奋的德,却好像很懈怠; 很质真的德,却好像易改变。 最大的方,没有棱角; 最大的器,自然而成; 最大的音,无法听到; 最大的象,无法看到。 有道之士隐藏着,默默无名。 唯有道者,善于作用于万物并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