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襄阳览胜景
凉风相引绕习池
文/浩洋
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中游临江,有一座历史文化厚重、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古城。自古以来,它就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饮誉华夏。《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有32回发生在这里;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笔下的郭靖、黄蓉,率众战守襄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除此之外,在襄阳古城南郊、约五公里的凤凰山,还有一处令世人见之、无不赞叹的古代园林建筑群,它就是——距今巳有1900多年历史的习家池(亦称习家祠)。
习家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私家园林建筑群。祠堂设计之巧妙,做工之精美,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这里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钟灵毓秀,历代所留胜迹颇多。现存六角亭、荷花池、溅珠池、半规池等,实为国内之少见。
习家池作为历史悠久的古代私家园林建筑群,史载为东汉时期襄阳侯习郁所建。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洋洋五十四卷的《汉晋春秋》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
据《水经》记载,长江东过四川合江,有鳛水从东北注入长江。在其河里生长一种鱼,名鳛鱼。古时的鳛国,便以此鱼为其国名。战国时楚国灭鳛,鳛国公族,即取"鳛"的半边——习字,为其姓氏。
东汉建武年间,**从长江上游迁至中下游,聚居於汉水中游襄阳郡,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侯习郁,於此始建习家池。习郁后裔习凿齿,后迁离襄阳。
东汉时,习郁初为侍中,曾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今襄阳市宜城黎丘。是夜,两人同梦苏岭山神。习郁对后汉的建立多有建树,刘秀遂封习郁为襄阳侯。
其后,习郁於苏岭山建立神祠,并刻石鹿立於祠前两侧,取名鹿门庙,自此,苏岭山改称鹿门山。郁又於凤凰山建习家池。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自称"高阳酒徒",故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唐朝诗人孟浩然因之而感概,曾写道:"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南宋时,习家池曾毁於元兵。”铁打的襄阳”被元兵围困40年之久,终被攻破占领。南宋从此失去北部重要战略支点,元兵得以挥兵南下、长驱直入,南宋 不久灭亡!
明正德、嘉定年间,习家池得以重建。新建庭堂、斋舍、28楹,题匾为"习池"、"怀晋";并於院墙中修山门一座,题匾"习池馆";增建"凤泉亭";又建“习杜祠",以祭祀习凿齿、杜甫。
清道光六年即1826年,襄阳太守周凯,对习家池的亭台楼榭进行了整修。改高阳池馆为"四贤祠",祭祀习郁、山简、飞珍、习凿齿。同时,在大池东增建两小池。同治年间,襄阳知府方大堤,复对习家池进行大修,并为两小池取名为"溅珠"和"半规"。
习家池背倚白马山,三面环抱,北望汉水,风帆隐现,放眼鹿门,山色苍然。园内楼台亭榭,参差栉比,绿枝拂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
在月光如银的夏夜,游习家池,更有一番别样情趣。无论满月如镜,新月似镰,上看勾悬于亭上之飞檐,下看轻徉于池中之碧波。使人感觉到,世界是那么的清净而空灵,又是那样的悠闲和安然。
明代园林家计成,在其著名的园林著作《园冶》中,对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等作了详尽论述,书中写道:"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这"构拟习池",就是指构筑郊野园林,要效法习家池之意。
习家池,作为我国一处从东汉开始修建使用并保存至今、历史最为悠久的私家园林建筑群,同时,亦作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经典,正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向世人展示它那无与伦比的殊胜!
在本文即将收笔之时,让我们一起欣赏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游览习家池之后,有感於习家池的殊胜美景,所写下的一首著名诗作《习池晨起》吧!
清曙萧森载酒来,
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
一番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
鱼儿漾漾逐流怀。
竹屏风下登山屐,
十宿高阳忘却回!
—— 2019.01.03定稿
☆作者简介:
网名浩洋,性喜文,尤爱传统文化。曾任国内某刊物主编和某网络文诵平台主编。实际工作中,主持和参与过大型文字材料的起草、编辑、修订工作。负责执笔起草文稿,曾见于央视、央广。部分文稿,被国家**级相关刊物及多个互联网微刊采用。
古城襄阳览胜景
凉风相引绕习池
文/浩洋
在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中游临江,有一座历史文化厚重、风景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古城。自古以来,它就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饮誉华夏。《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有32回发生在这里;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笔下的郭靖、黄蓉,率众战守襄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除此之外,在襄阳古城南郊、约五公里的凤凰山,还有一处令世人见之、无不赞叹的古代园林建筑群,它就是——距今巳有1900多年历史的习家池(亦称习家祠)。
习家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私家园林建筑群。祠堂设计之巧妙,做工之精美,充分显示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这里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钟灵毓秀,历代所留胜迹颇多。现存六角亭、荷花池、溅珠池、半规池等,实为国内之少见。
习家池作为历史悠久的古代私家园林建筑群,史载为东汉时期襄阳侯习郁所建。东晋时,习郁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洋洋五十四卷的《汉晋春秋》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
据《水经》记载,长江东过四川合江,有鳛水从东北注入长江。在其河里生长一种鱼,名鳛鱼。古时的鳛国,便以此鱼为其国名。战国时楚国灭鳛,鳛国公族,即取"鳛"的半边——习字,为其姓氏。
东汉建武年间,习shi从长江上游迁至中下游,聚居於汉水中游襄阳郡,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侯习郁,於此始建习家池。习郁后裔习凿齿,后迁离襄阳。
东汉时,习郁初为侍中,曾随汉光武帝刘秀,驾幸今襄阳市宜城黎丘。是夜,两人同梦苏岭山神。习郁对后汉的建立多有建树,刘秀遂封习郁为襄阳侯。
其后,习郁於苏岭山建立神祠,并刻石鹿立於祠前两侧,取名鹿门庙,自此,苏岭山改称鹿门山。郁又於凤凰山建习家池。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自称"高阳酒徒",故习家池又名"高阳池"。唐朝诗人孟浩然因之而感概,曾写道:"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南宋时,习家池曾毁於元兵。”铁打的襄阳”被元兵围困40年之久,终被攻破占领。南宋从此失去北部重要战略支点,元兵得以挥兵南下、长驱直入,南宋 不久灭亡!
明正德、嘉定年间,习家池得以重建。新建庭堂、斋舍、28楹,题匾为"习池"、"怀晋";并於院墙中修山门一座,题匾"习池馆";增建"凤泉亭";又建“习杜祠",以祭祀习凿齿、杜甫。
清道光六年即1826年,襄阳太守周凯,对习家池的亭台楼榭进行了整修。改高阳池馆为"四贤祠",祭祀习郁、山简、飞珍、习凿齿。同时,在大池东增建两小池。同治年间,襄阳知府方大堤,复对习家池进行大修,并为两小池取名为"溅珠"和"半规"。
习家池背倚白马山,三面环抱,北望汉水,风帆隐现,放眼鹿门,山色苍然。园内楼台亭榭,参差栉比,绿枝拂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
在月光如银的夏夜,游习家池,更有一番别样情趣。无论满月如镜,新月似镰,上看勾悬于亭上之飞檐,下看轻徉于池中之碧波。使人感觉到,世界是那么的清净而空灵,又是那样的悠闲和安然。
明代园林家计成,在其著名的园林著作《园冶》中,对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等作了详尽论述,书中写道:"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水浚通源,桥横跨水,去城不数里,而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谅地势之崎岖,得基局之大小,围知版筑,构拟习池"。这"构拟习池",就是指构筑郊野园林,要效法习家池之意。
习家池,作为我国一处从东汉开始修建使用并保存至今、历史最为悠久的私家园林建筑群,同时,亦作为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经典,正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向世人展示它那无与伦比的殊胜!
在本文即将收笔之时,让我们一起欣赏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游览习家池之后,有感於习家池的殊胜美景,所写下的一首著名诗作《习池晨起》吧!
清曙萧森载酒来,
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
一番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
鱼儿漾漾逐流怀。
竹屏风下登山屐,
十宿高阳忘却回!
—— 2019.01.03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