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扁担~甄卫江~君子兰

妈妈的扁担~甄卫江~君子兰

2018-07-21    10'18''

主播: 君子兰🎀👉

125 1

介绍:
妈妈的扁担 甄卫江 在我老家的屋里放着一根扁担,有些弯,但是油光发亮,它宽三寸有余,长约五尺,是用板栗木材加工而成的,暗灰色里透着黑意,静静地挂在墙上,上面粘染了一些灰尘。这根扁担虽然普通,现在也用不上了,但是我家还是好好的保留着,因为在我们的眼中,它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扁担,它记录着过去生活的艰辛,传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生长在农村,几十年前,农村很贫穷落后,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非常差,劳动方式主要靠人拉肩扛,扁担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主要劳动工具。那时候我还小,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工作,爷爷身体不好,干不了累活,妈妈就是我家的主要劳动力,妈妈用一根扁担挑水,挑粪,挑箩筐……后来妈妈常回忆说,那时的日子就是用扁担一担一担地挑出来的。 1975年华北地区大旱,河塘枯涸,原本绿油油的禾苗,因为干旱,叶子缩成了一卷,有的地块幼苗都枯死了,旱情严重,生产队提出了“天大旱人大干,誓夺农业大丰收”的口号,人人动员,抗旱救灾。我妈妈也参加了抗旱的队伍,人们在河中挖井,井中挖井,天不下雨,就向地下要水,深挖的井慢慢渗出水来,经过一夜,也能储蓄很多。妈妈的任务就是从井内把水打上来,用扁担挑着水桶送到农田,然后再把水浇在一棵棵禾苗的根部。农田离水源大概有两三里路,一天下来要挑几十担水,田间没有路,挑着担子,一会上坡,一会下坡,深一脚,浅一脚,晚上回到家,累得直不起腰,肩膀又红又肿又痛,由于连日无雨,挑水抗旱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天,挑担的肩膀磨掉了一层又一层的皮,妈妈也成了村里有名的铁扁担。 小时候,家里没有自来水,家庭用水要到几里路之外的水井去挑,那个时候扁担起了大作用,为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天挑水,风雨无阻,扁担也成了我家里离不开的宝贝。记得农忙的时候妈妈为了不耽误白天下地干活,经常鸡刚叫就悄悄起床,拿着扁担水桶去挑水,等我醒来之后,妈妈已经挑了两三挑水,水缸水桶都灌满了。有一年的冬天,天刚下过雪,妈妈又去挑水,过了好长时间才回来,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又湿又脏,都结了冰,走路也一瘸一拐的,我敢紧跑过去接过妈妈手中的扁担,关心地看着妈妈,妈妈拍着我的肩膀说:“路上滑,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我又转回去重新担了一桶水,没事的,别担心!”妈妈就是这样干起活来总是不怕苦不怕累。后来我长大了,接过了妈妈的扁担,也去挑水。第一次挑水时,我只接了半桶水,担在肩上,压得肩膀生疼,我把扁担一会儿从右肩换到左肩,一会儿从左肩换回右肩,呲牙咧嘴,晃晃悠悠,好不容易才把半桶水挑到了家里。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看人挑担不费力”这句话的含义,我想,纤瘦的妈妈是怎样十几年如一日地挑着几十斤的水,行走在大坑小窖的乡间小路上,她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负出了多少难以想象的辛苦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都分了田,妈妈的这根扁担更重要了。春天妈妈用它挑农肥、挑秧苗;夏天妈妈用它挑青草、挑瓜果;秋天妈妈用它挑玉米、挑稻禾;冬天妈妈用它挑秫秸、挑百货。正象一首歌唱的 “那是一钩弯月,挑着家的梦幻;一头是爷奶的渴望,一头是儿女的摇篮。夏挡酷暑不觉累,冬挑三九不说寒!忙在一双手,情在一副肩,.......”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农村实现了机械化,自来水也实现了户户通,再也不用挑水了,扁担失去了作用,但是从妈妈身上传承下来的扁担精神却早已融入到了我的血液中,这种顽强坚韧,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我。      
上一期: 遛弯儿~甄卫江~君子兰
下一期: 君子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