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之声 第27期《教会孩子感恩》
一 教会孩子感恩,是父母一生的福气
玲珑心
孩子懂得感恩,可以说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欣慰,是父母一生的福气。
沉香救母的故事众人称诵,小小年纪的他挥舞着开山神斧,劈开困住生母的华山,孝感动天,母子团圆。
在河南省辉县,也有一个这样的男孩。他叫路子宽,今年十一岁。爸爸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强撑几年了,必须尽快做骨髓移植。
爸爸等不到合适的供体,家属这边,路子宽是最佳人选。他心疼儿子,情愿放弃治疗。路子宽要捐髓救父,他笑着安慰爸爸说:“没事,就是在我身体里取一点东西,放到你的身体里。”
但他们还有一个问题,医生说供者体重最少要达到九十斤,越重越好,可路子宽只有66斤。
路子宽信心满满地说:“不就是长胖点吗?我行的。”他开始增肥。红烧肉、米饭、鸡蛋、牛奶……什么能长胖他吃什么,以前他是从来不吃肥肉的,嫌腻。但为了救爸爸,路子宽咬着牙把厚厚的肉片吞进肚子里。
短短三个月,路子宽增肥36斤。7月18日,他陪同父亲启程前往北京进行治疗。术前一周,需要抽血,之后,一天几次地注射动员针,路子宽晩上痛得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往下滴,但他不哭也不闹,因为一切都为了亲爱的爸爸。
懂得感恩的孩子,心中有责任感,勇于担当。他们年纪尚幼,却已是父母有力的臂膀。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爱人的依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也必定稳妥,让人放心。
作家梁晓声先生在书中曾写到: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
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2
感恩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懂得感恩,就是懂爱。孩子会用平和的心态,发现世界的真善美,不骄不躁,感激别人给予的帮助。
不仅爱自己,还会爱别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曾经失窃,面对来信安慰的朋友,罗斯福回复说:“我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只是我的东西,而不是生命。第二,贼只偷去部分东西,不是所有。第三,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感恩是一个释放情感的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愿意表达感谢并擅于表达感谢的人,他们生活得更愉快。因为他们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强,满足感高。感恩别人,却能快乐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不懂感恩,他们习惯了向父母索取,稍不如意,便要发脾气。
在电视剧《带着爸爸留学》中,孙红雷所饰演的爸爸,不放心儿子去国外留学,一路相随,打点起居,甚至从枪口救下儿子性命。
可儿子呢?他因为爸爸吹了几句牛感觉脸上挂不住,负气下车狂奔,把只会几句夹生英语的爸爸丢在深更半夜的美国旷野里。他失恋闹情绪,挂科闹情绪,当得知自己不是爸爸的亲生儿子时,更是整天耷拉着死羊脸,怼天怼地。
最后,爸爸愤怒了,他骂起儿子:“我们欠你了吗?这十九年我们照死了爱着你呢,我们不欠你什么。”
这一番话最终骂醒了儿子。其实,许多孩子也是这样,但凡受了点委屈,就感觉全世界欠了他。他不尊重父母,忽视身边人对他的好,不懂得体谅别人。长大了,还会继续啃老。
曾见一个新闻,25岁的留学生汪某,因母亲失业无钱供养他,他竟在机场捅了母亲9刀致死。某高中男生因为索要名牌手机不成,命老父当街下跪,狂扇耳光。
白眼狼,往往都是养出来的。孩子的本性是以“自我为中心”,家长溺爱孩子,使他习惯于做焦点,将得到的一切视作理所应当。
不懂感恩的孩子,再优秀也令人心寒。
3
当然,感恩永远不是道德绑架,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原始而自然的情感。
网上报道过某些学校让学生集体在操场上给父母洗脚,向父母磕头。
这种简单粗暴又急功近利的感恩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是人,有思想,有尊严,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表演。感恩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心灵教育。
做父母的,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也不会,就一切包办。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了解父母的艰辛,体会生活的不易,珍惜拥有的一切。
很多美国的小学教室里,习惯放着一个透明的“感谢罐”,里面有一些小卡片,老师鼓励孩子们写下想感谢的事,放在罐子里。
有的小朋友写“感谢老师教我有趣的知识”,“感谢我的同桌帮我收拾文具”,“感谢外婆给我做美味的食物”等等。朴素的语言,却表达了真诚的情感。
我和孩子在一起时,也喜欢这样做。今天办公室的李姐帮我开了门,菜市场王大妈给我留了把新鲜的蔬菜,我会表达感谢,回来也有意地说给儿子听:“今天……帮助我了,真感谢他(他)!”
儿子替我捏捏肩膀,端一杯水来,我也会笑着和他地说:“谢谢宝贝!你做得真好。”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以身作则,及时分享自己的感恩,会激发孩子的感恩。
有一天,我在网购的玩具到了,我带儿子一起下楼去取。快递员到了,四岁的儿子主动迎上前,他第一件事不是拆玩具,而是脆生生地说:“谢谢快递员叔叔,你辛苦了!”快递员一愣,继而开心地笑了,儿子也笑了,两人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4
有很多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可以放宽一点,长大后再严格一点”,或者是“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懂事的。”
其实不然,因为“树大看苗,人大看小“。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的影响是最深刻,最直接的。
尼采说:“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父母创造机会让孩子能表达自己的爱与感激,他会一天比一天获得爱的能力。
感恩,是爱的传承。孩子心中有爱,生活在阳光里。
还记得央视以前的一则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视频刚开始,一位妈妈再给孩子洗脚讲故事,洗过之后又出去打水给婆婆洗脚,孩子跑出去看到这一幕,于是偷偷去打了水。妈妈到了孩子的房间里,没看见他,一转眼,孩子端着水盆走了过来,“妈妈洗脚”!
这就是爱的传递,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当你自己懂得感恩,能够付出爱。
那孩子也感觉到这份爱,也会去感恩。
可以说,教会孩子感恩,是父母一生的福气。
二 教会孩子感恩,其实也需要父母“套路”
01
学校门口,听到有位妈妈在抱怨:自己把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天接送、辅导作业、家务事全部包揽、给她报兴趣班、带她国内国外旅游……一丁点儿都没委屈过她,结果女儿才四年级就特别逆反,经常和她顶嘴吵架,几天前还用特别恶劣的语言攻击了她,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很受伤,心都要碎了!
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烦恼,感觉自己为孩子连心都快掏出来了,但孩子却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没有半点感激,甚至对父母的态度还很恶劣。当然这时总有人会安慰这些家长,“孩子还小,大一点就会明白家长的辛苦了,就知道感恩了!”
同事的儿子在国外读研,暑期回国,给同学、朋友都带了礼物,惟独同事心心念念的保温杯被以“个头太大,装不下为由”没带回来。孩子到家的第三天就跟女朋友出去旅行了,假期结束前一周才回家,陪他们吃了两次饭,然后就启程了。从机场回来的路上,同事心里“拔凉拔凉的”。
身边的父母说起自己的孩子,几乎都是一肚子委屈,个个苦大仇深。孩子的行为的确不妥,但是,说句扎心的话,这些冷漠、凉薄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讲“你只管好好学习,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心。”有时孩子看父母太忙太累,想伸手帮忙,也会被父母拦回去。
于是慢慢地即使看着父母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也觉得自己是无关的旁观者,最终在亲子关系中形成只管享受,不需要承担和付出逻辑再正常不过。等他长大了,父母想管他要关心、体谅、感恩,他们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这个词条,当然也就给不出正确的回应。甚至会把父母的关心看作是束缚,渴望挣脱。
琴琴就是这样,从小父母就跟她讲,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家里的事情不是她该关心的。所以无论亲戚之间有问题,还是家里经济有问题,她都只做好自己的事,读书、工作、感情都没让家里操心。前段时间,妈妈住院,小琴忙完工作上的事,有时间就去看妈妈,结果家人都指责对家里的事不上心,太的冷漠,真是白瞎父母对她那么好了。琴琴说,“我很爱他们,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
知道付出,是被训练的结果,父母觉得自己的爱没有得到珍惜和回报,抱怨孩子不体谅自己、不懂感恩之前,先想想,我们有告诉过他们需要感恩吗?从小教过他们怎么去爱亲人吗?我们没教过他,他当然不会。
02
我知道,一定会有家长会反驳,怎么没教呢?我们总是不失时机苦口婆心地告诉他,家长为了你们很辛苦,要体谅家长,将来要对家长好、孝顺父母啊!
“我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啊!你不去好好学习,就知道玩、玩、玩!怎么对得起我!”
“天天买这买那,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你长大后一定要对妈妈好啊!”
类似的话应该好多家长都说过吧。
曾以看过某位妈妈“感恩教育经验”:孩子在做功课,她就在旁边擦地,并不时停下来敲敲自己的背,表现出很痛苦样子。孩子站起来说,妈妈我来吧。这时她就会说,不用,只要你听话、好好学习,妈妈累点没关系,因为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一般都会乖乖地听话,不再张罗出去玩了,东西也不买了,写作业也不用吼了……但这是因为感恩吗?这是内疚,因为那些话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辛苦的根源、是累赘负担,没有我,他们会生活得更好。”自己都已经是这个家的罪人了,除了好好听话,取悦父母,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想让孩子感恩的时候,却误按了内疚键,这是教育孩子感恩时最容易踩的“雷”。想区分是感恩还是内疚,看孩子的表情就知道了。
心怀感恩是快乐的、轻松的平和幸福的体验,出于感恩而做某件事时,脸上应该是微笑、感动、升华、爱的表情。被内疚控制的孩子会紧张、难过,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被动地去做取悦或者报答家长的事情,希望能让家长开心,从而原谅或接受他们。
有位妈妈讲,儿子每次考好了,就对她颐指气使的,考砸了就灰溜溜的,让干啥干啥,反差特别大。这很好理解,因为家长日常的言行让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与自己之间是一场交易,你养我,然后我为你学习,为你争气。考不好,算我欠你的,我补偿,考了好,我也就不欠你什么,连内疚都没有了,更没感恩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