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播:小玲 叶风 麒羽 剪辑制作:麒羽 文案:叶风 摄影:颜小豆
封面设计:麒羽 小红书:599390428 微博:正在发声-麒羽
我来办她的演唱会
填词:海涛 作曲:黄明洲
我来办她的演唱会,小时候的偶像依然那么美,
如吟的歌声流入我心扉,从此不问是非枕着歌声入睡。
她唱得我心醉,她唱得我心碎,
一封信倾尽我心中所有思绪,
天天期盼着邮差的身影,渴望着那一颗心灵的投递。
嘿~~等待心的回应,
我来办她的演唱会,在那年的歌友会第一次交会,
等待多年的梦终于实现,颤抖的双手掩饰激动落泪。
她唱得我心醉,她唱得我心碎,
思念的潮水淹没追梦的跫音,
从此不再理会别的是非,她的音乐敲开我沉寂心扉。
嘿~~停留在我心扉。
她唱得我心醉,她唱得我心碎,
这么多年她陪伴我度过喜悲,人生难得心相知多么珍贵,
音乐守护着你我的约定,嘿~~守护彼此约定。
她唱得我心醉,她唱得我心碎,
在心底许下了一个重要决定,要许她一场完美的演唱会,
永远镌刻在记忆中的演唱会,嘿~~永远铭感心内。
我来办她的演唱会,三十五年的热爱还一如往昔,
虽然为了理想历经艰辛,留下的遗憾成全了这场完美,
这一场属于我们的演唱会。
听小玲说要办孟庭苇的演唱会时,我没有惊讶,因为她一向悄悄干大事,只是觉得肯定要极大地耗费心血与元气,不免担心。
麒导想必也有同感,除了两次录节目,我们尽量不打扰她。录节目见面时,也尽量不问相关问题,免增压力。离孟庭苇北京演唱会的时间越近,我们越能推想小玲工作的繁复与紧张。
5月10号晚上的亚亚佛山场,开场前,跟小玲与皮特匆匆打了个招呼,结束后,隔着铁栏杆聊了几句,握手时分明感觉到她的虚弱,怕打扰她早点休息,就赶紧道别了。一周后的上海场,开场前,我跟海涛聊了一会儿,忽然看到小玲,无比惊讶,竟然比佛山时又瘦了一圈儿。就从她的身体状态,也可想见运作演唱会的超级艰难。
五月底在太原看林忆莲演唱会,散场后跟麒导宵夜,边吃边聊,聊得特别多的就是小玲,我们看到的演出的各个环节,都会对应想到小玲,一想到其间的无数繁琐,简直头皮发麻。
随着“628”越来越近,虽然实际上帮不了小玲什么,但还是跟着紧张。而且,那段时间确实也很奇妙,好多事都堆积到了一块儿,再加上暑热,心绪颇为烦躁。好事多磨,演唱会前三天,我忽然左腿扭伤,非常严重,卧床三天。卧床时,胡思乱想,特别害怕到时去不了现场,不能为主办者小玲摇旗呐喊,错过了见证历史,错过了见证小玲的辛苦与荣光。老天保佑,恢复的速度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周六中午,多承麒导来接我,先是去参加小侯老师的音乐活动,晚上又在“冰丝带”(国家速滑馆)看亚亚的演唱会。那一天的“强度”与“密度”之高,见惯奇迹的我,也觉得极为奇妙。
我不收藏唱片,但那天包里竟然带了五张唱片。两张李建复的《转眼一瞬间》,都是十年前在新加坡看“民歌四十”新加坡场与“明天33”新谣演唱会时,请小复哥签名了的,这次带上是准备有机会的话,请小侯老师在同一页签名的。另外三张是梁文福老师的作品专辑,也是在新加坡买的,当时一下子买了三张,其中一张本来就是要送给亚亚的,说起十年前的狮城之行,可以说上好久,兹不赘述。这次是听说梁老师晚上可能在演唱会现场,带上碰碰运气。
下午的两个多小时,跟小侯老师近在咫尺,齐唱《龙的传人》时,他就在我的正前方不远处,那种时空交错的神奇,铭刻在心。因为要赶赴“冰丝带”,结束后没能请小侯签名,留待来日。到了“冰丝带”,麒导赶紧带我去见梁文福老师,聊了几句,请他签名,边擦汗,边拆十年未拆的唱片,边请梁老师见谅,边跟过来的保安解释,狼狈极了。同时,也看到了梁老师旁边的刘秀美老师,刘老师旁边的刘瑞政老师则未认出来,确认是他之后,我频频回头看去,还想着演唱会结束之后,一定要去问候致敬。结束之前,他们先行离场,非常理解,但也略感遗憾。
当晚的亚亚,状态非常棒,每唱一首,我们这些第一排的主力,就都在小玲的指挥之下,集体高呼“孟庭苇,我爱你!”,俾使亚亚在短暂的间隙里,感受到现场的热情,获得更多的力量。看着演唱会一步步地成功圆满,乃至惊喜,我也越来越如释重负,也越来越为小玲高兴。惊喜之一,是孟庭苇为这次北京场唱了专属的《旷野寄情》,这首收录在李建复1980年的《龙的传人》专辑里的名作,一下子打通了当天下午与晚上的两个时空。而《旷野寄情》的作者靳铁章老师,这位民歌时代的音乐大师,与亚亚的渊源甚深,一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让我们偶遇亚亚,一听就是一生。缘分如此奇妙,十天后的厦门,靳铁章老师与熊美玲老师,有一场难得的演出,我还请朋友代为问候了靳老师。
唱完了《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这两首名作后,亚亚还没有介绍梁老师,我就感觉接着会唱《乘风乘月乘忧去》,不禁隐隐为小玲开心。果然,亚亚接着就唱了这首小玲的最爱,看到大屏幕上的歌词里的“梦潮音”三个字,我仿佛看到亚亚与梁文福老师正在对小玲颔首微笑。随后,亚亚隆重地向现场观众介绍了远道而来的梁文福老师,梁老师也起身示意。瞬间,我也心里暖暖的,这首歌里,何尝不是自己的青春呢?“他们不明白,若非遇见你,我青春只是空白。”初听时的触动,隔着三十多年的风云雨意,依然那么深刻。
这场演唱会,在我看演唱会的经历中,极为特别,因为代入了小玲主办者的角度,我无法专心纯粹,某些部分,尤其是开头与结尾,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就好像黑白电影的淡入与淡出。
散场后,跟麒导还有远道而来的其他朋友边走边聊,聊着小玲的种种不易,也为这场演唱会的圆满落幕而为她开心。
对小玲来说,演唱会后,各种工作当然远没有结束,还有很多繁琐与操心,但至少,比之前还是纾缓了许多。录本期节目,已是演唱会后十天了,听她将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宇宙之大,品类之盛,繁剧异常,听得我心累不已。录完后,小玲又上楼开了个视频会议,徒留我跟麒导在空调风中凌乱。
昨天,跟麒导与小豆一起去看胡德夫的演唱会,中午承小豆赏饭,大快朵颐,放言无忌,弥补了“628”当晚匆匆一瞥未及深聊之憾。聊到小玲,也都既心疼她这段时间的艰辛,又深深为她办成这件大事而开心。演唱会开始,《大武山美丽的妈妈》、《牛背上的小孩》、《最最遥远的路》等几首招牌作品之后,忽然看到陈主惠从右侧走来,我带头鼓掌,全场我是离她最近的。胡德夫回顾了他们四十多年的友谊,回顾了她所参与的音乐作品,提到了李泰祥。而我,想起了陈主惠大提琴伴奏、小侯老师主导的《龙的传人》专辑,想起了里面那首亚亚专为北京翻唱的《旷野寄情》,时空再次交错而交融。
小玲因为对亚亚的热爱,办了这场演唱会,但在运作的过程中,最好是冷一些,纯以做事的态度为之。但是,如果她只是一位运作能力出众的相关业者,恐怕也不会来操办这场演唱会。这就是一个悖论,主观与客观,永远难以随意丝滑切换。幸好,无论过程多么艰辛,结果是美好的,已经写入历史,留于记忆。我们见证了这段历史,见证了小玲的辛苦与荣光,与有荣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