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中人的情怀
学校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郴州城南,有一个圣洁的地方,绿树掩映下矗立着一座庄严美丽的校园————郴州市第八中学。这里,风景秀丽,绿树成荫,依山傍水,前傍郴江河,后依南塔岭。
每当踏进校园,总是别样感觉:绿色尽收眼底,绿色的操场,绿色的游园,绿色环抱的亭台,处处皆风景。绿植环绕的校园,棵棵青竹,紧密相连,围成一道绿色防护墙,犹如绿色卫士,微风吹拂下,跳动着点点绿精灵,绿色的操场上,踢球、跑步、爬杆、健身、矫健的身影,挥汗如撒。笔直的绿荫长廊,是师生散步、谈笑风生的幽径,每当午饭后,你会在这里欣赏到异样的风景,三三两两的教师、三五成群的学生,都在这里散步,不同年级、不同科室的老师,聚集在一起,边走边聊,走走停停,当然,谈论最多的是教育问题,绿荫道的右边是文化长廊,分为很多板块,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有老师的、有学生的、有优秀教师的、有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的、也有音、体、美、艺术、心理等活动的剪影和获奖作品,应有尽有。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汇集成一个个蕴含八中情怀的小故事,述说着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艰辛历程,简直“霸屏”校园一方。更值得一提的是,绿荫文化的长廊墙壁上,镶嵌着很多壁画,都是关于《三字经》、《道德经》、《弟子规》、《史记》、《孙子兵法》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和精神风貌的文化特色,潜移默化的向师生渗透明礼、诚信、礼仪、孝敬、智慧等人文精神。校门左拐,高大树林掩映一座亭台,是学生休息聚集最多的地方,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依托郴江甘露滋润园丁心田,下联:凭借南塔文风拂照学子灵感。横批:怡心怡得。一副对联将八中的地理、地貌、师生素养、智慧灵感,刻画的栩栩如生,真乃:天时地利人和。说白了就是为八中书写了一幅:“山为锦屏何须画,水作琴声不用弦”的水墨丹青。这样的校园特色,无一不彰显了八中的校园风貌和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建设。
默默的拔尖,悄悄的生长,是八中学生的愿景,八中不是全市最好的学校,但这里有最好的学生,他们勤奋努力,刻苦认真,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春天的催生,茁壮成长。因为他们知道:能改变自己的不是父母的督促,也不是老师的教鞭,而是自己主动迈开的步伐,用步伐去丈量自己的前程,找到那个优秀的自己。每天生活在灿烂的日子里,安静和谐的氛围中,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悦耳。满血复活的少年,尽情享受属于你的、他的、也是我的校园温馨,氛围活跃的教室、纵情驰骋的操场、徜徉书海的阅朗室、琴声悠扬的舞蹈室、丹青泼墨的美术室,横轻竖重的书法室、健康向上的心理咨询室,都是学生成长经历的摇篮,校园启迪学生的心灵和智慧,社会又何尝不是学生成长的佳境?红色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故事;半条被子温暖中国的无私奉献;非遗传物质文化的学习、锻炼和教育,哪样不在你们身上体现?又有哪一样不向世人展示:中国强,则少年强。
犇跑吧,少年!学习、成长,永远在路上。无论前路多坎坷,但愿你心之所系,愿你有一路的繁花簇拥,为你助力,成功就是你的高山景点。此去鹏程九万里,归来仍是八中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才的人就是老师,那些挑灯夜战,呕心沥血的事,就是老师做的,八中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会为了备好一节课、教好一篇课文、批改一堆作业、辅导一个学生熬到深夜,会为一个学生的成长蜕变,苦口婆心,会为一个学生的生病寻医问药,他们在课堂上是老师,生活上是妈妈,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专利,因为他们深知:每个学生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学生的心与老师讲的话发生共鸣,就需要老师自身与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始终把学生置于心中,老师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教书育人,对学生不放弃,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生理心理上,同步进行,均衡培养。他们秉持校长在教职工会议上的一句话:一个学生是班上的几十分之一,但他们在每一个家庭中都是百分之百,这就是八中老师对学生的情怀。八中老师最具活力,也最懂生活,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到精、敬、竞。在生活上,也不放过对生活的热爱,周末时光,邀上同事或年级组,到大自然去享受自然美,或研讨课题、或爬山、徒步、聚餐、穿越林海、骑行等,释放一周工作的疲倦,不为别的,只为换一种意境,清理心灵的“沉疴”,更好的工作。因为生命的深度在品质,教育的质量在精进。
坚持吧!老师!教育一直在路上,教师一生都在负重前行。选择了就无怨无悔,希望你不会有“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都是酸”的感慨。而是要有“黑发结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的坦荡,也许一个人走,会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走,会走的更远,因为———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八中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