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原来你也在这里
(选自 尔雅 文道著巜你有蔓草,我有桃花》)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周南·卷耳》
唐朝诗人王维在春天里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句,也许是因为春天最适合思念。珠圆玉滑的红豆,是情人的牵挂与思念,希望我心爱的你多多采撷,随身携带,仿佛我就在你身旁。明知从此以后山高水长,归来无期;明知相思于事无补,等待徒劳,却依然殷殷不舍,频频告白。
其实,红豆的采摘是在秋季。写诗的那个人已经走远,远在关山之外,这边的红豆依然将思念的人连在一起,双方依然全情投入。古人的相思,着实让人感佩。苦苦的思念中见证一种感情,这种感情表达着忠贞。心有灵犀一点通,当你思念我的时候,请相信,我也在思念着你。《周南·卷耳》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境吧。
卷耳是常见植物苍耳的古名,这种果实上布满小刺叶子也并不出众的植物一向令人敬而远之,甚至连牛羊都很少碰它。可是,三千年前的某个春日,一个神情忧伤的美丽女子正在采摘卷耳,她把采到的卷耳放进自己身后的筐中,她已经采了很久,尽管山野之间卷耳茂盛,可她那筐中,卷耳就那么稀稀落落刚铺满筐底,如同她零落的心事。她索性把浅筐丢到了草色青青之中,自己坐于刺人的卷耳丛中,懒得去管这一切。
丈夫被一纸征役书调到离家很远的地方戍守,刚刚离去,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李清照的《浣溪沙》一词中就有表达:“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女子被某种感情折磨得无情无绪,只随意地挽起发髻懒得精心去梳理。采卷耳的女子心爱的丈夫走了,她神情恍惚、心不在焉,终究未采满浅筐。
卷耳也如同《诗经》中提到的其他千千万万种植物一样,本来普通到在山间田头随处可见,只是因为诗人的含情脉脉将其表述成为有情之物——卷耳漫山遍野,相思也蔓延无边。眼下还有什么重要的?剩下的只有思念了。
思念一个人,是一种幸福还是忧愁?也许二者都有,相爱的人给予对方幸福,却又因不得不分开,无法厮守,于是忧愁倍生。“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不耐相思酒消愁”,这类的诗词多之又多,可现实又得让双方现实起来,心有所属,人生淡定,尽管相隔千里,相思却能翻越千山万水到达对方身边,执手相看,幸福不曾离开。在古时候,这种思念甚至可以让人为之赴汤蹈火,付出生命。
秦淮名妓董小宛送别冒辟疆,从苏州吴县北上相送,她一直随船送到镇江北固山。辛弃疾曾在此登高而怀古,发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感慨,而董小宛在这里为冒公子流尽了眼泪,冒辟疆在这里为小宛穿上用西洋布制作的衣服,病弱的她穿上后坚决不换衣不添衣,即使到了深冬时分,寒风瑟瑟之中,她说,如果心爱之人负心,她宁愿被冻死。事实也让她欣慰,冒辟疆也同样在思念着董小宛。
当你在思念我时,请相信,我也在思念你。
《卷耳》中的女子在思念如潮水般把她淹没的同时,那个她日思夜想的人,也在想着她。他艰难地走在征途古道上,那场景可以说得上“悲怆”二字。山间,疲乏,仆夫病倒,马儿也将要倒下,男子姑且喝尽杯中之酒,来消解难耐的思念,我的家,越走越远,长路漫漫,该怎么办?要是这杯中之酒不能够浇灭灼人的思念,那么真的想换上更大的犀角巨觥,因为这悲怆铺天盖地而来,这永怀之伤,无以释怀!
采着卷耳的女子,走在途中的男子,他们虽然相隔千里,但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我思念你之际,你的心头也会隐约有所触动。爱让彼此的心变得很近,很近。
曾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爱情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只因为隔着一层薄膜。要是两人真是相亲相爱,纵然相隔万里,只要伸手依然可以触摸到对方的脸,能感觉到对方的存在,生与死的界限在这对痴情男女的执着面前消失无踪。
张爱玲在为自己写的那首闻名于世的散文诗《爱》里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心有感应或者心有灵犀又遇见,这不正说明真爱没有距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