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工商阶层力量不断壮大。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激发了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爱国思想。这些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自此,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2.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阶级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