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小舍得》刷屏了吧?
蒋欣演的田雨岚,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焦虑父母:不择手段逼孩子学习,拼尽全力把孩子送进重点中学。
她太像我们身边的普通家长,以至于很多妈妈看了剧,都表示“严重怀疑导演在我家安了摄像头”。
故事很多。
比如,田雨岚听说当班干部对升学有帮助,就赶紧去找班主任走“后门”,想给儿子弄个“官”当当。
没想到,班主任不吃她这一套。
田雨岚表面答应让儿子公平选举,背地里却耍起了小花招。
她疯狂拉拢其他学生家长,让她们为儿子选班长拉票。
然后自己写了一个选举稿,逼着儿子背。
原本天真单纯的孩子,被妈妈弄得虚头巴脑。
为了争取辅导班名额,她甚至跑去跟家庭条件不好的米桃妈妈说:
“反正你们也上不起,不如把名额让出来。”
图片
开家长会时,得知儿子的排名没进前三名。
她难以接受,觉得一定是老师的问题,直接在班级群点名老师,暗示老师在课堂上不讲,却在课外补课时,透露了考题。
得不到老师的回应,她直接撕破脸,向教育局举报。
她没完没了地给儿子报辅导班。
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一律不想让儿子沾边。
儿子喜欢踢足球,她不让儿子去。
理由很敷衍:
“咱们再辛苦一年,等你考上了翰林初中,想怎么踢都行。”
孩子哪有那么好哄啊,回问妈妈:
“上了初中,不是还有重点高中吗?”
她回答不了,只好乱扯:
“你们是要去冲刺世界杯?”
事实上,她心里清楚:只要你一天没考上好大学,就一天不能放松。
剧中,田雨岚的儿子说,长大了想做一个生物学家。
田雨岚对此嗤之以鼻。
有天下班回家后,她看到儿子没有做作业,而是在研究蚂蚁、蜗牛。
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以后少玩那些恶心兮兮的东西。迟早有一天我给你扔了!”
图片
为了儿子的成绩,田雨岚像个勇猛的战神,要扫平一切障碍。
作为妈妈,她真是倾尽全力。
但是。
儿子对她的怨气却越来越重。
小小年纪,就抑郁了。
开家长会,他在全体家长和同学的面前大声哭诉——
“我觉得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之后,更是在考场精神崩溃,撕毁了试卷。
自信满满的田雨岚,完全没想到这样的局面。
她也崩溃大哭,甚至自扇耳光。
这个极度用心的妈妈,百般不解:为什么我对你那么好,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却如此表现?你还想让我怎么样?
而另一边,孩子心里也在呐喊:我已经付出这么多,我如此努力地满足你,可你还是不满意,你想让我怎么样?
这种亲子间的撕裂,其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正如网友所说——
“当妈后,我们本来都想成为李焕英,最后却活成了田雨岚。”
最初成为一个妈妈时,我们抱着那个软软糯糯的小孩,想法都像李焕英一样:我的孩子,不求别的,健康快乐就行。
而慢慢的,孩子越长越大,我们对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从好好吃饭,到礼貌懂事,到多才多艺……当然,永恒重要的,是成绩优异。
几乎所有家长心里都想过这件事: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
所以,“田雨岚们”都陷入了一种偏执:“孩子的成绩才是实打实的,其他都是虚的。”
健康快乐就行?别开玩笑了。
现在是快乐了,将来呢?
于是,各种“田雨岚”呼啦啦冒了出来。
0 2
是的,我们必须承认,成绩的确是非常非常重要。
但我们也必须知道,成绩不是唯一重要。
如果一个孩子的世界只有成绩,那他必然无法好好走完这一生。
前两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对母女的报道,有点震惊:
一个读大学的女孩子,连洗头发都不会。
她的妈妈,就是从小事事包办,认为女儿只要管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都不用管,更不用学。
读大学后,这个女孩因为自理能力太差,心理压力过大,多门成绩挂科,迟迟未能毕业,导致休学两年。
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省吃俭用,陪着女儿读大学。
镜头中,女孩指着妈妈的鼻子说:“都怪她!”
母女俩整天争吵,双双处在崩溃边缘。
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
之前我看过一个新闻,至今印象深刻。
2020年12月15日,清晨,北京交通大学大三的学生吴磊,从宿舍楼楼顶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个孩子,从小就是出了名的“小镇做题家”。
可是除了学习,他一无所长。
刚上大学时,他遇到了喜欢的女生。
却因为不善交际,更不懂得如何跟女孩交往,被拒绝了。
性格内向的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
以前,他为了拼成绩,从没想过自己喜欢做什么,更没有爱好。
上大学后,他意识到自己要“全面发展”,加入了很多社团。
然而,大一上半学期,他的数学考了63分。
对于一个曾经的“学霸”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发过一条心力交瘁的朋友圈:“心态崩了,我怎么能蠢成这个样子!”
当一个背负着“学霸”光环的孩子,失去了成绩的加持,其他方面又一塌糊涂时,他的内心彻底崩了。
他在遗书中写道:
二十年来,我坚信做题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我因此放弃了其他的方向,使得做题成为我唯一而且最为突出的优势,并且相信这是唯一的正途。
到了大学之后,我妄图全面发展,因此舍弃了做题这一优势项目……
接下来呢?生活无望,希望崩塌,对明天的期待已经毁灭殆尽……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真是教训啊。
无数父母,都对孩子说过“你是学生,学习好就行了,其他不要想。”
但是真的可以不想吗?
当然不行。
因为“学习好”只能让孩子上一个好大学。
而好大学不是人生的终点啊。
之后,他还要和人交往,要独立生活,要承担责任,要面对挫折,要寻找乐趣……
如果这些他都不会,他怎么过好这一生?
0 3
今年的两会期间,全国**委员、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番话,我觉得说的特别好: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
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的确,让孩子努力一点,刻苦一点,拼出个好成绩。
当然没有错。
但是,千万别把养孩子等同于拼成绩。
因为孩子的人生是一场长跑,远不止于高考。
我们在引导孩子拼成绩的同时,起码要教会孩子下面五件事:
第一,独立生活的能力。
你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
那么他离开你以后,起码要能自己做简单的饭、手洗衣服、租房子、打扫卫生……不至于天天在“猪窝”吃外卖。
别觉得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你不教,他可能真的就不会。
所以生活小事,父母千万不能样样包办。适当懒一点,反而能成全孩子。
第二,与人相处的能力。
老实说,读中小学时,一个孩子只要学习好,就算人缘差点,也问题不大,因为在“唯成绩论”的环境下,成绩遮百丑。
也正因如此,很多家长就忽略了孩子社交能力的重要。
结果很多孩子一上大学,就暴露出巨大的漏洞——根本不知如何与人相处。
尤其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宠大的,都非常自我,都习惯宠溺。
但是在外面谁无条件宠你啊?不但不宠,还可能跟你抢夺资源,跟你明争暗斗。
如果孩子自私、自我、情商低,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四处树敌,他一定会活在痛苦里。
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让孩子知道人人平等,你不是世界中心。
然后教他做一个平和、大气、友好的人,以赢得别人的好感,也给自己营造好的生存环境。
第三,帮孩子找到他的兴趣爱好,
这一点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但它真的非常有用。
人活于世,肯定要无数次面对痛苦、压力、挫败……
如果你有一件特别喜欢的事,它就是你在艰难时刻疏解烦闷的法宝。
喜欢动物、喜欢折纸、喜欢下棋……这些眼下看起来非常没用。
但如果你能帮孩子把他的爱好培养起来,他将一生受益。
第四,教会孩子面对挫折。
新闻里,隔三差五有孩子自杀的消息。
被老师批评了,出门就跳楼。
考试没考好,回家就割了腕。
被父母冤枉了,留个遗书出门就跳河……
大人肯定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孩子的抗挫能力,也真的有待提高。
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必然会遇到挫败。
如果一点挫折、委屈都受不了,这日子怎么过?
所以要从小开始,从最小的挫折开始,让孩子一点点去接受。
积木搭不好,没关系,再来。
跑步输给了小朋友,没关系,再来。
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打击无比正常,不代表他不够好,下次努力就可以翻盘。
只有孩子心态好,才不会轻易垮掉。
第五,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
有位妈妈,46岁,查出了宫颈癌。
老公要带她去住院。临走前,交代22岁的女儿去给奶奶送急需的药。
女儿玩着手机说:不去,我今天还要去看画展呢。
下句话更扎心:你们都去医院了,以后谁给我做中午饭呀?
22岁了啊。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严重缺乏责任心。
啃老、自私、不肯为他人付出,只想自己快乐,不愿顾及他人。
你养他一辈子,只会越养越心寒。
所以,别再张口闭口跟孩子说“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一定要让他知道,他也有责任照顾父母、帮助别人、承担一个人最基本的义务。
人的幸福感,从来不是某一个优势决定的。
必须综合素质过得去,才可能成为幸福的人。
成绩固然重要。
但考上985,之后年薪百万,却无法跟同事相处,不会疏解烦闷,每天处在抑郁症边缘。
这不是幸福。
和这种所谓的成功人士相比,我反而更希望孩子成为另一种人——拿着平常的收入,做着热爱的事,家庭美满,有一大帮好友和一大堆爱好。
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逼到人生巅峰。
而是在帮助他向上走的同时,也教会他无论身在何处,都有幸福的能力。
教会他乐观,自信,内心丰沛,与人为善,乐于承担。
让他就算以后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也能快乐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