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那段难忘的年少岁月
-----致阔别35年格尼中学七年一班老同学们
许青
少时别去老重逢,未语鼻酸泪纵横。
不看青丝生雪鬓,只求白月忆书声。
常窥小辫悠悠亮,难掩冰心皎皎明。
往事几多埋远岁,怎割今世此纯情。
后记
今天周日,中午,刚参加同事孩子婚礼回来,终于攒出一小块时间,静下心来,沉淀一下自己的情感,给阔别35年,格尼中学七年一班老同学们,留言。自从进群这些天,总觉着欠了许多情债,不知从何说起,又不知该说些什么。随心而言吧。
一、 一种别样的感觉
自从老同学孙爱军,惊喜的联系上了我。除了孙爱军的声音外,看着那张老照片,好亲切的老照片啊。他紧挨着我,在当年一定很友好,有过许多玩耍,可惜,已回忆不起半点了。
不过,在那遥远的陌生感里,猛然燃起丝丝温暖。对于我来说,在格尼中学上学的记忆,一生不会忘记。可早已忘记了,我曾学习的,是七年一班。我自己都嗤笑自己失忆,原谅无情岁月的淡化和湮没。
二、 一段苦乐的时光
在格尼上学时,我大概十四、五岁,我家在联盟六队,很穷。一个由盲流点,长大的小山村。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三十来里路。春夏,迎来大风、烈日。秋冬,送往寒霜、雪花。中午带饭。山里的闭塞,,束缚了我少年的视野,也激发了我的梦想。学习的渴望很强。特别羡慕学习好,会英语的同学。
也有快乐,会拉手风琴的班主任,好像是李老师吧。他拉响了关牧村的《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还有《尼罗河畔的歌声》歌曲。太阳刚刚爬上山岗,尼罗河水闪金光。家乡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的的人们在歌唱,忘掉你的忧愁和悲伤……我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回家,在格尼西面一段公路大斜坡,正值夕阳西下,我哼唱着《尼罗河畔的歌声》,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却又很迷茫…..
三、一片珍贵而碎碎的记忆
七年级念完,我就转学了。那时我很内向,早晨匆匆进教室,冬天帽子挂着霜。迟到了,胆怯进教室,怕老师说。我不知道当时同学,谁注意了我,甚至很同情我。那时我们大都是苦孩子。我现在后悔为什么,不和所有的同学充分的交往。哪怕几十年后,记住了名字,也就心安了。说句实话,我现在能说上名的,只有平宪明和于忠慧,还有个姓李的女同学。他(她)们,学习好。特别是我崇拜大师兄平宪明,记得他在小树林背英语单词。还有个想考中专的男同学,数学好,我常坐在他桌前,欣赏他。还有一个前福河的男同学,写字特漂亮,我羡慕的不得了。还有我的同桌,女同学,我没跟她说过几句话,也没看过几眼,但我常听《同桌的你》,想起她,她的样子有印象。还有孙校长的姑娘也是同学……其余的。我已很模糊了。
那张老照片太好了,渐渐唤醒了我记忆。他(她)们记不清的名字,逐渐清晰。他(她)们依次是李玉华、刘会臣、贾永清、范淑燕、孙凤玲。想起这些,有欲哭的感觉……
四、 一群已为人父母的丫头们和小子们,你们还好吗
你们还好吗?阔别35年格尼中学七年一班老同学们。不知你们都在做什么 ?家在哪里?
看着那张珍贵的老照片,原来那群朴实的少男少女青春,依然模模糊糊印在我的记忆里。再次鸣谢最初找到我的孙爱军老同学,还有欢迎我入群的腾毓敏,平宪明,徐工等等同学。
我七年级离开格尼后,后到巴林读初三,考入扎兰屯师范。至今从教。年过百半,每日除了写作,爱好很多,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家居 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欢迎做客。微信号 xxx15048128896 ………
非常羡慕,群里的兄弟姐妹,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快乐的共度时光。这一切仿佛把我带了35年前的七年一班……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