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1】身外物,心上锁

《瓦尔登湖》【1】身外物,心上锁

2020-07-05    15'36''

主播: 啄知在线

167 1

介绍:
【允我红尘一段痴 鱼小玉】,让我的声音温暖你的耳朵 【引语】《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扉,动我衷肠。 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神往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美国作家、哲学家亨利Ÿ戴维Ÿ梭罗先生一八五四年所著《瓦尔登湖》。此书是作者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其所见、所闻、所思。梭罗是自然主义者,意在于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 《瓦尔登湖》文字质朴、宁静恬淡,引人深思,具有一种使人沉静的力量。今天的阅读目标是第一章前半部分。 01 ▼ 我之所言 书写此书时,我在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了两年又两个月。如今,我回到文明生活中,又是一名过客。遗憾于我的经历浅薄,书中所言,多是我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所思所想。所讲述的事情,与远方的人无关,而是和阅读此文的,假定住在新英格兰的你们相关,它关于生活的外部状况,关于生活的实际情况。 我在康科德做过多次旅行,所见之人,似乎是在以千种的苦行赎罪——绝不比宗教信仰中的苦行来得轻巧。人们继承农庄、房舍,殊不知这些东西得来容易摆脱难,担负它们,无异于一出生就开始自掘坟墓。人们不得不推着所有的东西往前,尽自己所能过得好一些,如此轮回。而没有继承这些身外之物的人,同样也为了生存与发展耗费心力。他们被需求所支配,一心储存财富,或许到了生命的尽头才会明白这些东西存之无用。 生活充斥着人为的烦恼和粗重的劳作,人们日复一日地辛苦,失去了完整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种错误的劳作吗?人们除了当一架机器,再无时间顾及其他。 02 ▼ 生之枷锁 有的人很穷,有时仿佛连气都喘不过来,总挣扎在边缘上,想做生意,在别人的铜币中生生死死。总是答应明天还钱,什么时候死了,债却没有还清。把自己累倒,为的却是存下防病的钱。 有时我会感到奇怪,你是你自己的苛刻的监工——在这样多的精明狡诈的奴隶主奴役着的北方和南方。这样的人,哪有什么人的神圣性?不过是成了自我评价以及用自己的行为赢得的名声的奴隶和囚徒罢了。 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决定了自己的命运。所谓的听天由命,是根深蒂固的绝望。无论是多么古老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不经过证实就不要轻易相信。这些束缚住人的框架,这些穷尽了生活欢乐的单调乏味,无疑是一种枷锁。我们应当去尝试,去试验生活。 当然,也不必对生活太过无力、太过怀疑。尽管我们生活在圆中,但能从一个圆心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 03 ▼ 人之所需 生活在物质文明之中,过一过原始的拓荒生活可能是有好处的,哪怕只是弄明白什么是生活的极端必需品。 对许多生灵来说,极端必需品只有一种:食物。对于人来说,还需要遮蔽处、衣服和燃料。有了适当的遮蔽处和衣服,我们合情合理地保持了体内的热度。而过多的热度,岂不是就开始了炙烤我们自己?人的身体,最大的需要是保持生命的热量,所以我们为了食物、服装、房屋、床铺等大费周章。 可怜的人类总抱怨这是个寒冷的世界,把病痛归结于身体的寒冷和社会的冷漠。而奢侈的有钱人不只是保持温暖,而是不自然的高温——他们被炙烤着。 最明智的人往往匮于物质而富于精神。只有从我们称之为甘于贫苦的有利地位,才能成为人类生活不带偏见的明智的观察者。当一人获得了生活必需的东西后,就不再执着于这些过量的东西,开始另一种选择——生活的冒险。人们劳作,将自己植根于土地中,不就是为了能够同样地伸向天空吗?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那些日子过得很好,且知道自己日子过得好不好的人,而是为了那些对生活的艰辛做无聊抱怨的人。 04 ▼ 入之凡尘 无论何时,我都想改善当前的状况,因为它是过去和未来永恒的交汇点。 不仅期盼日出和黎明,我期盼整个大自然!多少个冬夏清晨,我置身于晨曦中,在日出时在场,为生命见证!多少个秋冬季节,我迎风奔跑,尽力倾听风的信息。多少个黄昏时分,我守候山顶之上,天穹之下,只待天倾,只待日融。 许多年,我自封为暴风雪和暴风雨的观察员,自封为森林道路和沟渠桥梁的检察员。我照料城里易惊的家畜,灌溉红色的黑果木、沙樱和荨麻树…… 我认真地做了很长时间,直到我越来越清楚,市民们终究不会接纳我成为市政官员的一员。我辛苦一场的回报就是劳动,我的辛苦本身,就是回报。 我一心一意地转向了森林。 05 ▼ 居之囚笼 我到瓦尔登湖畔,不是为了过便宜日子,也不是为了过昂贵生活。是为了在最少的障碍下处理一些个人事务。 任何人都需要养成严谨的商业习惯,运用广博的知识和仔细的测定去面对生活。人们在购买衣物时,更多地是为了爱好新奇和他人看法,而不是真正出于穿着需要。普法伊弗夫人环游旅行结束时不再穿旅行服装了,因为“文明国家里人们是以衣取人的”。很多人宁愿腿断了一瘸一拐也不愿穿补丁裤子。因为他们关心的不是真正值得人尊敬的东西,而是受到人尊敬的东西。 一个有能力的人不需要用新衣服来为自己佐证,英雄穿旧鞋的时间比侍从更长久——他们哪怕是赤脚也能够有所作为。而另一些人,他们经常更换衣服,和穿在衣服里的人也在经常更换一样。衣服,衣服不过是我们最外层的护膜和尘世的烦恼而已。薄而花哨的衣服是表皮,厚而暖和的衣服是细胞壁,而衬衫是韧皮,剥去就会毁掉其人。 至于遮身的房屋,如今它已成了必需品。人需要一个家,一个温暖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身体的温暖,然后是爱的温暖。人们从岩洞到木屋到渐渐不知露天生活是怎么回事,是如此家庭化。 如果有人打算建造居所,必须精明一些,考虑房屋的绝对必要性。棚屋、帐篷和合适的大箱子在我看来是不坏的,这不是开玩笑,房屋不过是一只更大、更奢华的箱子。你可以不去节俭,但你不能无视它的合理性。 处于野蛮状态的人,每一家都有用其遮身处所,满足他们简陋的需要。如今,却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拥有遮身的房屋,人们耗费大把的生命挣钱每年付房租以获得这最外面的衣服。我几乎把拥有这不必要的房产的全部好处,缩小到为防备将来所需而储蓄的一笔基金。 当农人拥有了房子,不见得富了,因为反而是房子拥有了他。这个笨重的财产,将人囚禁其中。而就算大多数人最终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身处其中的人也并没有改进。如果他的大半生只是用在获取全部的生活必需品和安适,那他要这样的房子何用呢? 贫富是分化的,落魄的穷人依然住着简陋的棚屋。他们的身体因着寒冷和苦难受到抑制,这就是所谓文明。多数人并不知房子是什么。他们只是认为自己必须和别人一样,拥有这么一个东西。这是一个追随的世界,是骄奢淫逸之徒开创了民众奋力紧跟的时尚。 原始时代简单的生活至少意味着人类是大自然的一个过客。而如今,我们不再露营过夜,而是在地球上安顿下来,忘记了天堂。在那个收成少得可怜的时代,人们不执着于漂亮的房屋,而如今,那些更为紧迫的需要得到满足了吗?我们精神的面包难道不是一样匮乏吗? 结语:何为节俭?直面生之必需品。不是退化至身居山洞,身披兽皮,而是让身外之物和生活充满了美,就如同贝类动物的壳一样浑然天成,不去过分修饰。节俭,是为了让生命不要受到物欲的禁锢。 小伙伴们,今天的共读就到这里了,我们即将和作者一起踏上瓦尔登湖畔,感受自然。万丈红尘,谁人醉,谁人醒?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共读内容,记得给我们点赞留言哦,我们明天见,晚安! 鱼小玉*互联网学堂 啄知在线创始人 个人签名:我是一滴水,魂魄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