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礼国学院问学答疑】第11次直播(下)

【文礼国学院问学答疑】第11次直播(下)

2020-12-12    34'20''

主播: 清心 依然 🌹

39 0

介绍:
2020-11-14 問學一: 先生好,之前在師範時,想要退學的同學很多,但老師、校長都很盡力的和學生談話,希望學生可以留下。這個留下來不是為了生源,而是知道留下會對她生命有更大的長進,才努力和每位想要離開的同學談話。包括我當時如果沒有老師的「苦口婆心」,可能也走了。生命也不會有如今的長進,所以我很慶幸,也很感激老師的開導。但如今先生也說過,如果同學想走,一定會好好的送她走,不會阻攔,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 請先生開示。 開示:聞佛知見 開佛知見 悟佛知見 入佛知見 只論迷悟,不論染净。 迷悟是從主體說, 染淨是從客體說。 “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諸佛,法亦如是。——《妙法蓮華經》 牟宗三先生《圓善論》序言這樣說:【嚮往一最高善是西方哲學一詞之古義。】──這句話非學警醒人心,原來哲學在西方也有古義跟現代義的不同。康得回歸到古義,其實就是康得認為這樣來說“哲學”,這樣解釋“哲學”是比較深刻的,比較合乎原來的本意的,其實也就是合乎人生所要追求的學問的價值的。如果哲學不是這樣的學問,那可能康得自己或許說我就不想再追求這門學問了。所以我們一追求學問──人生一起追求──你一立志,就要看看自己所立的志是不是天下間最有價值的志,乃至於是唯一之道。康得既然是一個哲學家,他以哲學為職志,他所做學問是哲學,他要追求什麼叫“哲學”,他認為這種學問是值得的學問。——季謙先生《王陽明致良知之教》 其第一者。見舉鞭影。即便驚悚。隨御者意。其第二者。鞭觸身毛。即便驚悚。稱御者意。其第三者。鞭觸身肉。然後乃驚。隨御者意。其第四者。鞭徹肉骨。然後乃驚。稱御者意。——《別譯雜阿含經》 鞭策:良馬見鞭影而走,鈍驢須痛手乃行。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外道已去,阿難問佛云:外道以何所證,而言得入?佛云:如世間良馬見鞭影而行。」 谢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