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圆的可能性(孟小冬)

破镜重圆的可能性(孟小冬)

2017-06-12    23'09''

主播: 素雪曦

168 0

介绍:
破镜重圆的可能性(孟小冬) 分手声明大约是最难驾驭的文体,措辞激烈了被指怨男怨女蜚短流长,好像前段时间董洁和潘粤明的互殴,曾经模范夫妻的水晶相框华丽丽碎了一地;轻描淡写了被指薄情寡义,比如蒋介石那著名的“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透着再娶的另有周章与过往的恩断义绝。到底怎么写才算好聚好散不伤情面呢?大可参考崇文盛世唐代莫高窟壁画上的范文:“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文风从容大气,给足祝福与情分,透出一派分手快乐的欣欣向荣和款款深情。但是1933年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刊三天的分手声明却是另外一番语调,这篇名为《孟小冬紧要启事》的文章称:“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字里行间透着一身的傲气和怨气,孟小冬与梅兰芳,伶界大王与须生之皇,在婚姻的轨迹里相遇,却在26岁和39岁的年龄此情可待成追忆。   孟小冬1907年生于上海京剧世家,祖父孟七(清同光时期的红净名角)和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1925年在京城登台,18岁就一炮而红。袁世凯的女婿、剧评人薛观澜曾把孟小冬的美与清末民初的雪艳琴、陆素娟等十位以美貌著称的坤伶相比,结论是“无一能及孟小冬”。当年撰写剧评的“燕京散人”也曾说孟腔“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说是前无古人。” 如此美丽又年少成名的孟小冬在绝大多数照片中却没有笑容,她气质极好,冷静、沉稳还带点淡淡的忧郁,这样一个从小唱戏,12岁开始接替摔坏了腿无法演出的父亲跑码头养家的女子早早体会了世态炎凉,当年的“戏子”社会地位地下,孟小冬在舞台上又饰演老生,所以性格上既有男性化的刚烈和高傲,也有小女人的敏感与任性。1925年8月,孟小冬演出《上天台》时与同日登台演出《霸王别姬》的梅兰芳初次相遇。1926年北平政要王克敏五十大寿,席间有人提 议梅、孟合演一出《游龙戏凤》:“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台上阴柔之美与阳刚之俊的珠联璧合也延续到了台下,1926年8月28日,《北洋画报》刊载了一篇署名“傲翁”的文章:“小冬听从记者意见,决定嫁,新郎不是阔佬,也不是督军省长之类,而是梅兰芳。” 当时31岁的梅兰芳已经有王明华、福芝芳两位太太和一双儿女,以孟小冬孤傲的个性是不愿委屈做妾的,之所以同意除了爱情还有名分的解决,梅兰芳曾过继给伯父算是“兼祧”,即兼做两房的继承人可以娶两房正室。名分问题解决后,梅、孟1927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在东城东四牌楼九条35号冯公馆“缀玉轩”开始了新的生活。好日子只持续了九个月,1928年一个叫王惟琛的纨绔子弟暗恋孟小冬,得知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后失去理智携枪闯入冯公馆,《大陆晚报》经理张汉举与王惟琛交涉中被杀死,军警又将王惟琛射杀,斩首示众三天。血案使梅兰芳对孟小冬的感情有了变化,大多数男人的爱情都建立在不伤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一旦觉得安危受到威胁,梅兰芳的爱情之火便黯淡下来。1930年,梅兰芳伯母即“祧母”梅雨田夫人过世,孟小冬依礼前去给婆婆守孝,被福芝芳叫人挡在门口叫“孟小姐”,压根不承认是梅家人,梅兰芳并未出面维护。两房太太的矛盾愈演愈烈,捧梅集团中又分化为“捧福派”和“捧孟派”,“捧福派”认为孟小冬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却能服侍人,“捧福派”最终占了上风,梅兰芳弃孟选福。 爱情中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大致有三种,男人被女人成全是第一种,比如梅兰芳。他的三位夫人王明华、福芝芳和孟小冬都出身京剧世家,是在艺术上充满共鸣的解语花,前两位都为了他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一心相夫教子操持家务,以他的前途为前途,以他的喜好为喜好,让他不为琐事所累集中精力成就艺术事业,她们都能低下身段“服侍人”。而孟小冬不同,她是当时独立的新女性,铁骨铮铮一身傲气与灵气,她的幸福不但来自于婚姻,更来自于世界的认可,她渴望爱情而不乞讨爱情,她需要“人服侍”。第二种是男人成全女人,成全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精神提升,但像乔治桑般幸运的女人显然不多,几个女子能够坐拥当代最出色的四个男人:诗人缪塞和海涅、小说家梅里美、作曲家肖邦,前三个被她以各种理由赶走,肖邦最长久也不过傍身十年,这些五光十色的经历成就了她的《康素爱萝》。第三种是男人和女人相互成全,犹如萨特和波伏娃,互为生活和事业中最亲密的伴侣和知己,彼此独立得惊世骇俗,一生努力寻找交集却无法长久相依,用《存在与虚无》和《第二性》彼此献祭。而梅、孟两人的分离是性格、追求分道扬镳注定的悲剧,她恨他的不肯援手,他恼她的不愿屈就,两个拒绝相互妥协的人电光火石地交汇又流星般地分开,犹如孟小冬分手声明中的那句“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说什么呢?什么都很多余。 1930年孟小冬登报声明与梅兰芳分手,之后她绝食、生病、避居津沽,甚至一度在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门,此后数年坚决避免与梅兰芳相见。失败的婚姻成就了她的事业,她所有的心思都给了戏剧,1934年复出后一票难求,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京剧第一女须生,比起梅兰芳两位同样来自京剧世家的夫人,她的事业成就不可同日而语。 1950年43岁的孟小冬正式嫁给63岁的杜月笙成为杜公馆的五姨太,对于曾经把名分看得大过天的孟小冬未尝不是宿命的讽刺,据说杜月笙对她极好,礼敬爱慕,忍着久病的痛苦跟她轻声细气地说话聚精会神地交谈,平时称呼也随儿女亲亲热热地喊她“妈咪”,“妈咪”想买什么吃什么只要略一透露,他便忙不迭地命人快办,曾经叱咤上海滩的男人展现了难得的柔情,或许正是这接地气的柔情打动了不惑之年的孟小冬,此时,生活对她来说最紧要的无非是个温暖的归宿。 据说梅孟分手后数年还曾有人试图说服孟小冬和梅兰芳合唱一出《红鬃烈马》,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来的却是薛平贵戏妻,命运的寒凉在这出戏里一览无余。甚至梨园界一直有种说法,当年梅孟决裂时孟小冬曾生下一名女婴交由他人抚养,而京剧名家、梅门弟子杜近芳生父母不详,且容貌酷似梅兰芳,就一直有人说当年孟小冬生下的女婴是杜近芳。我始终觉得这些八卦不过是善良看客的善意撮合,分手后能否复合不仅取决于当初感情的浓烈度,更取决于分手时相互伤害的程度,纵使满怀爱意追悔莫及,可当初事已做绝话已说狠,要峰回路转再续前缘也几乎无望。心灵不是海滩,划上的字迹一个浪就覆盖了,它更像石雕木刻,曾经深刻的伤害历经多年风吹日晒,虽然好了疤结了痂却依然在那里,随时提醒那是一段怎样不堪的过往。 梅孟的情感成为传奇,而传奇,从来不会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