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端砚为砚中极品!
砚台(朗读:Shunnie)
米芾(1051—1107)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他曾经被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97年)皇帝徽宗召见入宫,在御书房中一展其书法才华。
米芾一到,皇帝遂允其使用桌上的一方石板研墨。
很快,他便挥毫写就,皇帝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眼前的这幅杰作,被其出类拔萃的书法造诣深深打动。
与此同时,这位书法大家也良久地端详着皇帝桌案上的那方石板。
米芾突然说道,“官家,这块石板臣已用过,您不宜再用,倒不如赐予为臣吧?”
皇帝见他神情如此热切,不由笑道,“好吧,即赐与你。”
“当真?”米芾兴奋不已,一把将砚台从桌案上取走,紧紧抱在怀中,搞得墨汁四溅,锦袍尽染。
随后,米芾匆忙告退,奔出书房,那样子简直如小孩子刚刚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新玩具一般。
令米芾如此着迷的这块石板,就是“砚台”。
多数砚台大小如同成人的手掌,或是一册大的笔记本,有2到5公分。
砚台通常为碳灰或深褐色,多呈椭圆型,尾端无一例外地都有一处凹陷下去的部分。
总之,砚台看上去平淡无奇,并无特别之处。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文人雅士视砚台比宝石还要珍贵。
砚台亦被视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余“三宝”分别是宣纸、毛笔和墨锭。
因此,砚台被广泛视为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的象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制作手工墨汁的研钵,砚的历史(砚台的缩写)可以被追溯至6000到7000年前。
米芾曾为砚台撰文,名曰《砚史》,文中探讨了砚台的历史源流,及其名目繁多的品类。
通常,一方砚台至少有一面被打磨平滑,包括边沿、平面、凹陷三个部分。
平滑的表面用来研墨,低凹的部分用来存放墨汁。
制作墨汁时,首先向平面上滴入一点儿清水,然后,在滴水处滑磨墨锭,水中便有了微小的墨粒。
不停地研磨墨锭,直到墨汁颜色深至可书可画为止。
艺术
中国墨锭的主要成分为油烟和胶质。精细的油烟通过燃烧植物油或是燃烧特别精选的松木所得,而胶质则由动物的角或皮制成。
所以,中国的手工制墨与西方广泛使用的化学制墨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墨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以中国墨绘制的中国书画常常经数百年却历久弥新。
后来,制作砚台的工匠和艺人开始装点这一方石砚,或形象上精雕细琢,或饰以诗词歌赋,将一块普通的石材变成艺术精品
于是,一些工匠和艺人会在他们心爱的作品上留下私人的签名或是印鉴。
之所以称为砚台,是因为它们大多以石材制成,尽管也有铜研、陶砚,甚至是银砚等研墨工具。
世界上各种石材中,只有三种是中国工匠和文人十分青睐的、最适合制作砚台的材料。
它们分别是产自华南广东省的端石、产自华东安徽省和江西省的歙石,以及产自西北甘肃省的洮河石。
端石是一种紫色的火山凝灰岩,打磨加工后十分光滑。
广东端溪湖地区出产的砚台,具有极好的研磨效果。
人们也喜欢它那因由岩石矿脉形成的天然纹饰肌理。
因此,端砚被广泛视为砚中极品。
歙砚最早出现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它以其优雅的图案和适宜浮雕雕刻而闻名。
它还因自身的低吸水性而受到青睐,因为墨汁不会在石砚上很快变干。
洮河砚是用甘肃洮河底部的沉积岩制成的。
绿色的石材通常具有独特的条纹和波状的图案。
洮河砚的硬度介于端砚和歙砚之间,故被视为兼具了后两者的优点。
上述三种砚台与澄泥砚一道,常常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但是,澄泥砚并不是用石头制成的。它其实是用陶土制成的。
全国共有六家以上制作澄泥砚的知名厂商。
澄泥砚多为混合色,且以人工造型为特色。
今天,尽管批量生产的瓶墨随手可得,其成分与手工磨制的墨汁大体相似,但大多数的中国艺术家和书法家仍然喜欢在砚台上研磨墨锭,制作属于自己的墨汁。
他们经常声称自制墨汁要比市场上购买的瓶装墨汁效果更好。
尽管在当今中国,砚台已不再是人们学习所需的必备品,但优质砚台的价格却一直在飞速上涨。
一部分原因是所需石材数量的不断减少,另一部分原因则是稀有的老砚已成为收藏家们的热门藏品。
价格不仅取决于一方砚台的质量或工艺,还取决于其前任主人的故事。
例如,2017 年,据称为清代(1644—1911)乾隆皇帝曾经拥有的一方砚台,在中国东部浙江省省会杭州以 885.5 万元(14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
2010年,据说同样曾经放在乾隆皇帝御书房书桌上的另一方澄泥砚,在北京的拍卖会上以1400万元成交。
所以,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如果是一方砚台的话,可能比中国的美玉、红宝石或是其他宝石还要昂贵。
2008年,制砚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