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管一生的教育--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一次管一生的教育--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017-02-11    08'20''

主播: 橙子文化 王飞

284 6

介绍:
行为要为目的服务。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你的“作为”永远要比“认为”更重要! 放下认为,调整行为,收获作为。 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也没有不是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的爱能否被孩子接受且没有负担呢?我们往往只注重给孩子讲道理,却忽略了想要达到的效果。这样的爱孩子不但不接受,有时还会反抗。 不正确的“错爱”,会导致孩子一生的“危害”。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所以,爱是需要学习的,爱是要有方法和智慧的!这也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会遇到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成长,就必须有好的科学方法,而唯一的方法便是做中学。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缺乏“具体、正确、可操作的方法”。 在大连一次培训中,一位孩子跟我讲他爸爸生气“摔书”的事情。 孩子说:“我爸帮我辅导数学题的时候,我反驳说:你讲的不对。我爸就非常生气,后来就不给我讲了,还把书摔到桌子上,把我吓了一跳!”我问家长:“这位爸爸,刚才你儿子讲到你生气时就摔书!你为什么要摔书啊?”家长:“摔书也是对他的爱,所以我才摔书。”我说:“噢,摔书也是爱!在我的感觉里,应该说孩子是体会不到你的这份爱。因为他看到的只是你的满脸怒火,包括摔书的声音,分贝会非常的高!是吧?”家长:“是这样的。”我说:“那你为什么要摔书呢?是不是可以说叫气急败坏,有没有那么点味道?”家长:“人有的时候也会发怒到极点嘛!”我说:“也就是说,你帮孩子复习功课,给孩子讲题,孩子还不认真、不买账!是不是感觉非常没有价值,或者说你自己感觉特别无奈,你才摔的书?”家长:“对,对,对!”我说:“好!有勇气承认便好。我相信你的那份爱是真的。”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典型特点的家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往“木板”上钉“钉子”,家长伤害孩子一次就等于在孩子的“大脑木板”上钉下一颗负“记忆钉子”。有些家长后来醒悟了,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想去“拔钉子”,给孩子做补偿;或者孩子长大成人后,感受到了家长的不易从理性上谅解了家长。但无论家长怎样去努力弥补,即使“钉子”拔出来了,但那个“钉眼”还是存在的!这种“钉眼伤害”是一生不会变的。 了解这个原理后,我们要从小给孩子输入“正向的记忆”,不要给孩子键入“负向的记忆”。 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都不希望跟孩子闹别扭,都知道这样不好,但问题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是人,而不是神。我们都有源于家族固有的自我性格、情绪、观念和习惯等。那我们该怎么办?好孩子是需要好家长来引导的,好家长应是有能力引导孩子成熟的成人。 我们的确缺少这种能力,社会又缺乏身边的指导专家和沟通平台,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预先学习、早有准备。补救的措施是边学习边修正自己。修正“行为”、控制“情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有可操作的“提醒工具”才会事半功倍。 我们可以找自己身边“共同了解原理,相互提醒行为”的修行伙伴,运用“家庭公约”常常一起学习,互相提醒。例如,越王勾践的“苦胆”就是他的“提醒工具”。我们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失效”,就是因为只讲理念式的大道理,缺乏可操作的提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