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征文41期《我读爱莲说》作者:红山飞雪   朗诵:郭万梅

【在场】征文41期《我读爱莲说》作者:红山飞雪 朗诵:郭万梅

2020-09-29    04'06''

主播: 郭万梅

284 3

介绍:
我读《爱莲说》 文/红山飞雪 古人托物抒怀的作品不少,柳宗元的《蝜蝂传》、虞世南的《咏蝉》、当然还有周敦颐的《爱莲说》。 周敦颐因为《爱莲说》而著名,但他却不是文学家。所以,文章里的意象,更多的是为了抒怀言志。“莲”在他的文字中,只不过是借托之物,为他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服务罢了。《爱莲说》对于“莲”的描写,在古典文学中,实在算不上经典。之所以被后人奉为上品,在于文中的“物”与“情”的相辅相成,物我相生。在于“说理”透彻。 是的,人们所推崇的,并非《爱莲说》文字多么精妙,而在于文中“道”与“理”的阐释。须知,宋代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朱熹的理学思想,无论在文学界还是思想界,都具有很崇高的地位和深入影响。而周敦颐《爱莲说》对“道”与“理”的阐释,都恰好契合了当时的文学思潮与理学思想。所以,《爱莲说》被世人传颂,奉为经典,并不奇怪。 把莲的清逸超群,庄重高洁作为一种品德去修养,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无可厚非。可是,我还是比较喜欢带有烟火气息的诉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多么富有生机与诗意啊。 文学创作,总是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爱莲说》也未能免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种清高孤傲的情绪,拒人以千里,也让“言志”显得苍白而浅薄了。 喜欢,就去亲近;理想,需要去践行。 或许,这才是我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