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什么是“客观的”,什么是“主观的”,什么是“实证的”,什么是“归纳的”,但是什么是维特根斯坦一直强调的“语法的”?
在之前的11期节目中,我们尝试关联维特根斯坦与我们生活中遭遇的语言与思想问题。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方法,我们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力,以便把握住他对语言系统反思的一些关键思路,不然我们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病”批判,也可能会出现教条式的运用。因此,什么是维特个斯坦所说的“语法”,什么是“语法问题”,就是本期的关键了。
像所有的形而上学一样,思想与现实的和谐一致要从语言的语法中来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语法》
1 从心理学来的问题意识
如何从之前的问题延续到对于“语法问题”的探究,我们还是从上一期所讲的“心理学”问题进入。来分辨一下,心理学是语法式的吗?如果不是,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如何赋予语句以意义,分析语法式的有何价值?
2 审视自己的“想”
在这次的章节中,维特根斯坦核心分辨的概念是“想”。“想”的经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人当然在他的大脑内部,存在着一种“想”。但确实如此吗?
PART1 再谈意义并非来自指物
316节:想的在场经验性
317节:一种经验性的内部归因,并不解决问题
318节:想和说的差别不是经验差别,而是语法差别
319节:想与表达符号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320节:在经验上,“思想”与“表达”是一种并不确定的因果关系
321节:“恍然大悟”不是经验性的,而是语法性的
322节:认为意义来自于经验,就是意义模糊的根源,其实意义来源于语法
323节:“我知道怎样继续下去了”是语法性的,对经验没有任何的影响作用
324节:语法本身并不能为经验提供保证和依据
325节:经验的两种依据
326节:解释是有尽头的
327节:讲话和思想都是语法问题
328节:“想”的使用与想的“经验”没有必然联系
3 想和说是一回事儿
在对“想”的分辨中,如果我们终于摆脱了去思考,“想”的时候,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这样奇怪的问题。可以从“想”的语言环境中来看待“想”的语法环境,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来考察“想”与“说”的关系。
PART2 想在语言之后而非语言之前
329节: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330节:思考是外在性的
331节:外在的想没有丢失什么
332节:句子剥夺掉,“想”也消失了
333节:“纯内在经验”并不存在
334节:问一种“内在感觉”的表达没有意义
335节:表达的“前条件”是什么?
336节:句式可以是表达的“前条件”
337节:句式不是“内在构造”的
338节:意象不进入图画
4 合语法的才有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来探索,什么是“语法命题”了,维特根斯坦所一直强调的“语法”是什么意思。在探索概念的使用范围和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如何看待“语法命题”,并获得通过语法的方式看到命题的能力。
PART3 经验以语法作为前置条件
339节:“无形的对象”是一个语法错误
340节:排除语法错误构筑的“经验”和“范畴”
341节:我们描述的是一种外在性
342节:在没有学会语言前,思想是什么?
343节:回忆的“前现象”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
344节:对自己讲话,必须由讲话作为基础
345节:“自言自语”,确实是一种例外项
346节:内部世界的突变,是无原因的
347节:纯粹私有状态会导致公共性的矛盾
348节:思想语听上去是个经验命题,其实是个语法命题
349节:如何区分经验命题和语法命题
350节:语词可理解不是合语法的
351节:意谓不提供意义,进而进发到经验
352节:语法的(思想)排中律,不是经验的排中律
353节:经验性的证实,是一个语法问题(背后是生活形式)
354节:症候是一种经验,但经验也基于“一个语法的背景”
355节:先于哄骗,是“标准”
356节:客观经验事实并不存在
357节:意义的来源:共识标准和症候
358节:最后的反问,句子的意义不是内在的
5 学会自然地思考
学会自然思考,不仅是学会使用语法概念的方式看待问题,还包括如何能够不受到哲学病式问题的诱惑,在错误的问题的影响下走向错误的方向。
PART4 范畴是语法决定的
359节:机器思想吗?
360节:机器能不能思想,是个语法命题
361节:思考和“思考在哪里发生,如何发生”没有关系
362节:思考不是指物的
363节:没有单一的“传达”过程
364节:心算在哪里发生?
365节:心算就像是一个中间的开始
366节:心算只有在拥有外部摹画时具有意义
367节:没有脱离与外部摹画的“内在意象”
368节:意象是摹画性的,而非逻辑性的
369节:摹画提供的不是“解释”
370节:意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