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心理学的“旨趣”之辨 558-592节(维特根斯坦17)-翻转电台2.0

FULL 心理学的“旨趣”之辨 558-592节(维特根斯坦17)-翻转电台2.0

2021-04-20    151'54''

主播: 翻转电台荔枝不再更新

3452 43

介绍:
讲义下载地址 可以在地址:dwz.date/eRmq 码: 60ur 如果你有梯子可以方便地在cutt.ly/flipradio链接下载到所有讲义。 本期问题意识: 心理学被很多人直接“感受”为有用,有帮助,更本源的。在何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种需要克服和反对的哲学病呢?如果不是依靠心理学方式,我们该依靠什么? 这是第二章的第二次心理学探究,上一次探究,主要是就“内部指涉”的“感觉私有”理论进行辨析,说明感觉和语言并不私有。 对心理学的反对并不是对“心理状态”描述词汇的反对,例如“自尊”,“自信”,“人格”,“感觉”,“预期”等,现在关键问题就在于,如果这些词汇不是关于人的“内部世界”描述,那是关于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理解这种词汇的使用呢?为何这种理解方式会更有用呢? 在这里我们也接触到维特根斯坦的一个关键问题,即不同的视角之间,哪一个视角是“更重要的”视角,这里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1 第二次心理学探究 重新回溯我们的第一次心理学探究和之前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学内容,这让我们直面一个问题。 心理学在宏大理论和社会实践中,当然已经形成了一套“语言游戏”,即通过生活事件,对人的“内在世界”的探索,讨论和操作。且这个方法被很多人认为是“有用”的。那么即使可以主张一种所谓回归“交往”的语言游戏。这种语言游戏的为什么就比心理学语言游戏要更重要呢? 2 “旨趣”彰显重要性 诚然,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的可能性是无穷无尽的,不管是“指物”还是“逻辑”还是“意向”都不可以决定语言。我们看待一个问题,总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有不同的视角,每个视角都能说出自己的一套“道理”,那么维特根斯坦的理论会导向“相对主义”吗? 在这个部分,维特根斯坦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旨趣(point)”是区分重要性的标准,语言游戏的旨趣决定了,何种规则是本质的,何种规则不是。 PART1 语言重要性的智性直观 ▸558 “是”也是一种技术性 ▸559 句子是更大机器的一个零件 ▸560 并非是“含义”在起作用 ▸561 哲学病:一定能找到一种本质 ▸562 真的存在更本质的“特征”吗? ▸563-564 当用法与用法间当然可以比较 ▸565 一个词一个意思不好吗? ▸566 重要的不是“逻辑目的” ▸567- 568 直观:重要的是一种面相 3 “心理状态”词汇的使用面相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什么样的规则贴近语言游戏的“旨趣”呢?那么我们就将回到我们使用“心理状态”的现场,来看“希望”、“预期”、“感觉”等词汇,在其不同的使用之中,我们的关切,用法,目的是什么?是指向一种人的内在状态的“推演”,还是指向不同的“交往目的”,在这种分辨中,我们将发现,心理状态词汇的“旨趣”到底是什么。 PART2 心理学词汇的规则面相 ▸569 语言使用有巨大区别 ▸570 概念引导我们的“重要性” ▸571 心理学的概念如何引导向错误的“重要性” ▸572 心理学:发明一种“物理状态” ▸573 持有状态是一种“言行表现” ▸574 思想不是思考的结果 ▸575 在现实语用中,信念可以是“思考的结果”,或者不是 ▸576 同“信念”一样,预期也不一定是“思考”的结果 ▸577 不同的“预期” ▸578 相信系于相信带来的言行 ▸579-580 内在存在于“语言建制”中 PART3 心理状态词汇的旨趣 ▸581 外部处境的认识,就是预期的认识 ▸582 感觉通过外部描述“体现” ▸583 感觉在事情中 ▸584 感觉依附于事态 ▸585 “心灵状态”的描述可以是多样的 ▸586 感受加外在事态,心灵可以被多样化描述 ▸587 内省也不是观察“感受”,而是想想外在 ▸588 从饱含感觉的,到不含感觉的 ▸589 重新回到纯感觉的荒唐 ▸590 手指心的标准是外在的 ▸591 倾向的内在猜测在环境中 ▸592 我们大可直接模仿“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