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唐 王维
赏析:贞礼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
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送别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唐王朝,不断受到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平常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真挚的情谊。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倒叙”及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轻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
其实,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因此,“西出阳关”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多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面对分离后的未知前途,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才能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