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东:舅舅赐予的生命礼物

周向东:舅舅赐予的生命礼物

2022-08-13    17'18''

主播: 贞礼之声

471 2

介绍:
舅舅赐予的生命礼物 舅舅赐予的礼物,是我生命的礼物,弥足珍贵。 2019年4月的一天, 舅舅给我打来电话,他今年80多岁了,又出版散文选《甘棠集》(上、下两卷),这是舅舅出版的第5本书。 舅舅名叫成宗田,生于1939年9月的扶风县召公镇吕宅村人。196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先后执教于中学、中师、宝鸡大学、宝鸡教育学院、西京学院,教授。陕西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苏轼研究会会员。 舅舅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给舅舅写传记或书评,今天我手捧散发油墨香的《甘棠集》,情不自禁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这次舅舅出版的“宝贝”,为啥要起名“甘棠集”?得从舅舅的“根家”吕宅村说起,扶风县政府在吕宅的成王组立碑上书“吕宅遗址”,提示人们这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西周之前,这个地方叫“堃”,周武王姬发决心讨伐商纣王,派他的兄弟召公姬奭和相父姜太公吕望,在堃地一带招兵买兵训练兵士,姜太公吕望选中了这个地势平坦、粮食充足的地方,设立中军帐。人们就把姜太公吕望住的地方叫吕宅,一直延叫至今。他们招募五万多人军队,由姜太公吕望出谋划策,召公姬奭组织实施,所以召公就在距堃地不远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召公镇一带,指挥军队,进行操练。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召公。召公还经常为百姓断官司,在大树下审案判决,即所谓“树下听讼”,现在的召公中学过去叫“甘棠公馆”,召公中学的一口井边长有一棵高大的甘棠树,枝叶茂盛。《诗经》里有一首诗《甘棠》,描写和歌颂召公在甘棠树下听讼的故事。 扶风县召公初中的甘棠树 故乡扶风始终是舅舅心中魂牵梦绕的地方。《甘棠集》收录了《故乡在周原》、《为武王伐纣作出贡献的吕宅村》、《古树新花》、《神圣的甘棠树》、《扶风鹿羔馍》…… 武功、凤翔、宝鸡是舅舅的“第二故乡”,这些地方是他工作的地方,武功渭源子校、凤翔师范、宝鸡大学、宝鸡教育学院、西京学院,他一辈子教书育人,教学之余,笔耕不辍,从事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论散文的起源》发表于《成都大学学报》,《东坡诗的禅缘情结》发表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散文集《凤翔酒神》(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以苏轼生平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风流学士》(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散文小说集《周原集》(三秦出版社出版),还著有作文指导书《高中考场60分钟作文》,主编《写作技巧百法》、学历和自考本科《大学语文辅导》等三本书,参与编写《新时期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职业指导教程》等多种大学教材。在《甘棠集》里收集了“第二故乡”的赞歌:《宝鸡赋》、《姑娘的手》、《把酒话桑麻》、《凤凰飞过的地方》、《大美卷阿地》…… 我是舅舅的学生。 舅舅在大学的课堂上给我们讲他写作的故事:1961年5月,舅舅在陕西师大中文系读大二,周日在回家路上,看到家乡扶风周原上架起了高压线,一边走一边思考,写成了他的第一篇散文《渭北周原上架起了高压线》,回校后便拿去给他的老师朱宝昌先生去看。朱宝昌先生看了文章,在内容和结构方面没提意见,却抓住舅舅用“亭亭玉立”来修饰电线杆大讲散文的语言美,语言美是散文美的重要方面,要做到表达清楚明白,准确、形象、生动。怎么能用“亭亭玉立”来修饰电线杆?那是用来形容少女以及荷花的。朱宝昌要舅舅向同班同学李天芳学习,朱宝昌在赞美李天芳作品时,发出一种由衷的赞叹声,还不停地吸着气,并发出啧啧的声音。后来,李天芳果然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朱宝昌还给舅舅推荐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的戏剧都是诗剧,诗剧用诗不好翻泽,他的浙江老乡朱生豪先生就用散文译出来,语言多美!朱宝昌这一堂课给舅舅启发很大,从那以后舅舅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激发了散文写作热情。 我听了舅舅一堂课,深受启发,使我终生难忘,也终生受益。舅舅给同学们布置了一篇散文作业,我写的是《我的学校枕在渭河岸》,舅舅给我指出,想说的事情都想说,又多又杂,主题不突出,不专一,就像一条大河分支流,越分越多,也像一棵大树不断起支叉,这是一种思维方式,一定要改变!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说话主题明确,有些人说话说得烟山雾罩,听者听得云里雾里。我下决心改变自己,专一思维,突出主题,后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和人打交道,给我带来很大的好处。我在政府部门工作,天天接待群众,有人讲话主题突出,有人讲话“抽出线头没完没了”,我都能自如应对。 有人说散文的精髓是“形散神不散”,在我的心目中,散文永远像一位美丽而纯洁的淑女,人见人爱。许多人都是出于一种谦卑的心理,不敢与之结缘,在舅舅的指导下,我却情不自禁地靠近了她,成了她的追捧者、描画者。还有一件至今想来令人捧腹不己惭愧而笑,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空调》,来自农村的我见识浅薄,只知空调会制冷,文章写的再妙笔如花,仅仅得一半分。舅舅让我多学习,多见识,自己天生笨拙,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舅舅的话让我思想开窍,对散文写作也心慕而手为之,也就与之终身为伴了,现在想起来心里总是甜丝丝的。 舅舅是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有自尊、知礼、诚实、不沾便宜和好面子的特点。扶风是礼乐之都,《诗经》和《史记》都记载周人耕者皆让地畔,民俗皆让长者,长幼有序,主动问人,以礼特人。这种礼乐文化正是周文化的精髓,也是儒家精英文化的源头,北大教授李伯谦为周原周人题辞赞曰:“膴膴周原,礼乐之都”。故乡周原文化的因子流淌在舅舅的血液里,他为我一件事情曾经发怒训斥,至今想起历历在目,教益深刻。1989年3月的一天,我在大学上学期间,遇见宝鸡石坝河相家庄的周爷爷,周爷爷很喜欢我,我俩成了往年交,他村子一个村民娃结婚,他带我吃宴席,我面有难色,周爷爷说:“有爷爷在,没事”,我就跟着周爷爷吃了一顿免费宴席。下午去了舅舅家,舅舅让我站了半小时,大声训斥我,我耳红脸烧,恨不得地板裂缝子钻进地里去。俗话说:“舅父舅父,舅舅如父”。舅舅认为我跟人混吃一顿饭,沾人便宜,违背周礼,不合他的道德标准,我的“混吃”行为突破了他的思想底线,勃然大怒。舅舅的动怒,让我心灵大受震撼,尊人遵礼,礼尚往来,不沾便宜,守住底线,这真是舅舅赐予我的生命礼物! 舅舅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安静求知,默默耕耘,不事张扬,说话不夸大也不缩小,做事实事求是,踏实肯干。在今天日益嘈杂的社会氛围里,这些品质显得多么静美雅致可爱温馨舒适! 舅舅的“根家”扶风,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厚重的历史,三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己经有了她的名字,并对她的肥美作了极其夸张的指写:“周原膴膴,堇荼如饸”。用现代白话文说就是:周原的土地十分肥美,把苦菜种下去,都长得像麦芽糖一样甜。至今,这里仍然盛产小麦、玉米、油莱籽。舅舅在电话上给我长时间诉说他的心愿,扶风周原在国际考古界声名巨赫,许多人一生以研究周原文化“吃饭”,周原博物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北京大学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基地,这么好的家乡,不但永载史册,驻足经典,而且又焕发出新的活力,能不让周原儿女自豪、高兴吗!舅舅想在有生之年编写《周原文化》丛书,宣传周原,“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只有让周原人唱,才名副其实。舅舅老骥伏枥,还有如此的宏愿,我深深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