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然后忘却
文:蕙子
当赫拉克利特那本著作残篇集《我寻找过自己》摆在眼前时,我怦然心动,深深共情。寻找自己,把真我从生活万象乃至迷途、困境中找回,继而在喜爱的生命状态里忘却自己,也是我在做的事。
莎士比亚说:“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 liè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我不认为莎翁把“卑劣”仅框定于道德层面,更应该升级到了生命质量层面。粗制滥造的产品被我们称为残次品,粗制滥造的生命又何尝不是呢。而一切违背初心的、无法由衷喜爱的、不能深情投入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作家刘震云说:“世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挑,就是日子不能挑。”然而我独以为唯有日子可以挑,正如时间可分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一样,日子亦有现实日子和心理日子之分,当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和情怀去消化或转化现实日子的种种坚硬与苦楚时,每一个心理日子都有望被打造成生命盛宴。
对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深刻认知、对寻找自己然后忘却自己的深切领悟,源于我的跑步体验。决定跑步之初,我为自己定下每天半个小时三公里的目标,然而每一跑的最后十分钟总是特别艰难,需要反复默念励志名言才能跑完,以至每次跑前都打退堂鼓,简直有了心理阴影……
一次偶然操作,我把伴跑的动感音乐换成《郦波老师讲最美古诗词》,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首《声声慢》的赏读听完,四十分钟已过,我却浑然不觉,一边沉醉于郦波老师对千秋词人的深情演绎,一边沉醉于身体的完美律动,身心水***融,仿佛神的君临,我福流了。自那以后,伴跑内容从《郦波老师讲最美古诗词》到《国学经典》到《樊登读书》……跑步时间也由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我已然爱上跑步。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促使我更深思考:为何不把这场妙不可言的跑步体验迁移内化到每一天中、每件事上,从而优化自己的生命质量呢?同样是跑步,之前是抵触之后是享受,世界本没有变,变的只是我自己。更确切地说我本没有变,变的只是我在跑步中找到了自己,然后又忘却了自己,进入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天人合一的澄澈境界。那么所有让我抵触甚至痛苦的事,是不是都可以做到“不可为者”断舍离,而“可为者”甘如饴呢?显然是的。“可为者”一定是我在其中找到了自己,而“甘如饴”一定是我在其中忘却了自己。
然而我深知自己修行甚浅,无法一蹴而就。归根结底,这需要智慧与情怀。智慧不只是聪慧,它更是解除人类痛苦之源——贪嗔痴chēn chī的良药;情怀也不只是心怀,它更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秘方。唯拥抱智慧与情怀者,内心才无比宽敞不挂碍,无比通透不打结。想让二者厚植于心,需要在一事一业上修行,佛家有言:“修行应是心的转变”,进而带动生命状态的觉醒与改变。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到:“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济慈法师把我们的生命状态比作一个走失的富家独子,名下有许多财富,却一无所知,只能四处乞讨,可怜度日。“每个众生都拥有无尽宝藏,但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让生命充满匮乏感”,变成轮回中的病人。所以寻找自己,比寻找什么都重要。而寻找自己,最终是为了抵达忘却自己的境界。
周国平说,生命“最好的状态是丰富的单纯,最差的状态是贫乏的复杂。”寻找,然后忘却,正是为了让生命从贫乏复杂走向丰富单纯,这是人之为人的乐趣,也是人之为人的意义。一个人,走过这番心路,不管结果如何,过程已足够美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