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海子的《历史》
海子是一名充满悲情主义色彩的旷世诗人,在他身上很容易看到屈原的影子。对于自己的信仰,他同样有看屈原的民族情结与不屈不挠的抗争心理。可以这么说,海子的人与诗始终放在民生民计之上。他活看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注意他的文字,他死了之后,他的诗歌才被人们所关注。笔者不想问,在中国文坛到底要出现多少个“海子”才能使人觉。多么可惜!海子完全可以引领诗歌走向象形模式的鼎盛。然而,世事弄人。《历史》一诗是子的又一代表之作。“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蓝色的水/盛满陶罐”。嘴唇不仅仅是五官的一部分,它的作用也不仅仅用来说话或吃饭。它更是用来表达某种复杂情感的方式。比喻亲吻,比喻缄默而传神。“蓝色”往往代表的是忧郁,蓝色的忧郁。诗人是不是想告诉我们:当我第一次有机会用嘴唇表达自己的情感之时,而我的忧虑接踵而来,并永将注入陶罐,成为历史?“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脚插进土地/也拔不出/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全身黑衣,是祭奠的一种特殊装束。诗人所言明的植物必然与当时氛围合拍的色彩,有一种植物叫“三蕊楠”,其果实就是由绿而黑的过程。还有一种植物叫“龙葵”,同样是由绿而黑的过程。我们不揣摩,诗人为什么将不言明的植物展现给我们,是不是对全诗起到一种氛围的衬托作用?诗歌的表现方式就是情感与物象相互配合的作用。由此我们不难解诗人的最后几句了。而“花”往往代表的是女性,“春天”则是对心情的一种释放,至于“遗失的嘴唇”是不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与缅怀?“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太老/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但我还是举手敲门/带来的象形文字/撒落一地”公元前可推至一千年或两千年,或五百年,三百年。如此遥远的历史进程,又有多少的事物不会灰飞烟灭!诗人当然看不到当时的世事变迁。而公元后另当别论了。这个时间跨度也许是一百年前或五十年,三十年前。这么短距离的事物还是可以记忆犹新的,但诗人恰恰出我们之所料“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微笑让诗人如此的刻骨铭心,不能释怀?从”美丽”二字我们不难看出一些端倪。美丽只能是女性化的产物,诗人或许曾经经历过这样美丽的微笑,而随看时间的变迁与人性的变迁,这种“微笑”已然不存在了。诗人将最后几句作为全段诗歌的总结:我追求的是一种洁净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无法让我用行动来表达愤慨,我只能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哀叹!“到家了/摘下帽子/靠着爱我的人/合上眼睛/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青铜浸透了泪水”末段的文字给了笔者以强烈的共鸣:我到家了,很累,很累!这个时候我多么希望有一双温柔的眼睛来抚平我内心的苍凉与苦痛,并且能靠在她身上作为心灵的避风港。然而,面对我的却是空空的印象与无尽地思念。也许在那一刻,“我”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历史》一诗,诗人看重表达的是一种对过去情感历程的回想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