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一个庭院,观看
古老的星星;
从阴影里的长凳,
观看
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
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也不会排成星座;
只感到水的回旋
在幽秘的水池;
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沉睡的鸟儿的宁静,门厅的弯拱,湿气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王三槐 译)
这是一首平铺直叙的精湛小诗,其描述的对象正是诗本身。
“命名”是上帝所独有的神力,人类却擅自给万物分类、命名。
星星在宇宙中无名无姓,人类却把它们排成星座,而且逐一命名。
在诗人看来,这是人类式的狂妄和粗暴。
所以说:“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们的名字,也不会排成星座;”
在人类普遍的自大和狂妄面前,这个博览群书的20世纪大诗人,宁愿保持着与生俱来的童稚感和无知感。
从你的一个庭院,观看
古老的星星;
从阴影里的长凳,
观看
这些布散的小小亮点;
前面这五行,从人类的视角(庭院)仰望那神秘、深邃的夜空,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未知的赞叹和敬畏。
“阴影”一词使诗中的场景变得更加朦胧和诗化,强化了这种敬畏感。
在诗人看来,宇宙本身就是一首无穷无尽的诗;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是饱含诗意的。
只感到水的回旋
在幽秘的水池;
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沉睡的鸟儿的宁静,
门厅的弯拱,湿气
——这些事物,也许,就是诗。
诗人从人类各种(极度肉体化的)感官来领受浩瀚宇宙的博大精深:
1、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味觉
2、沉睡的鸟儿的宁静—— 听觉
3、门厅的弯拱—— 视觉
4、湿气—— 肤觉
5、只感到水的回旋 / 在幽秘的水池—— 超觉
有一种观点认为,事物可以分为三类:已知的已知, 比如“太阳是个大火球”;已知的未知,比如“宇宙的边界”;未知的未知,比如……。
在诗人看来,那未知的全部总和,才是真正的“ 诗”。最后一行的“也许”一词,让这首诗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调。
博尔赫斯的诗,有一种特质是其他诗人所望尘莫及的,这种特质就是:回声!
深远迷人、往返不绝的“回声”!!
“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老去”(北岛《无题》)。类似这样的句子,同样也很深刻;但这种深刻,却有一种致命的缺陷:它只是单向的、一次性的。
博尔赫斯的诗行,似乎已经成功地模仿了宇宙的内在节律,达到了旋生旋灭、循环往返的不息境界;就像无线电波一样,在茫茫宇宙中永恒地传播着、扩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