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记之鹤壁之巅 作者 朗月
秋高望远,10月20日阳光户外的50多名骑友,骑行鹤壁最高峰,牟山之顶。
这天是鹤壁第二届牟山登山节比赛开幕的日子。快速道上便见加速度、山地狮等兄弟车队一同行驶,来到山下更是车水马龙、红旗猎猎,各路英豪聚集牟山脚下,颇有华山论剑的味道。
在会场主办方领导讲话发言,为登山者加油鼓劲的时候,我们一行8人,在俺的向导下,阳子姐牵挂着莹莹,悠悠地穿过山谷,向传说中芙蓉花开的山顶自由飞翔(此处的黑体字就是本次爬山的八仙,呵呵)了。反正俺们也不参加正规的爬山比赛,走一条更富有挑战的山路,会更有一种行走江湖的感觉呢。顺小径很快遇到高悬着红灯笼的柿子树,几人便走不动了,攀援采摘,清晨等人携了满满的丰收果实往回折返去了,人各有志,恋得美果解馋客,非是西天取经人。
沿着山道,走着、谈笑着。此处风景之妙,非是那边行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的登山者所能想象的,而我也有些狭隘地想不通,好好的一座小山,为什么要修这么一条直达山顶的水泥路呢?那么着急地把车开上山顶算是观光吗?按照山的自然走势,铺一条人行步道岂不是更有爬山的乐趣在?好好的一座山被挖得灰头土脸,罢了罢了。
满山的野菊花灿烂地笑着,清香飘逸,迎接着这些有缘人。核桃树们,虽然枝丫依然葱郁,但果实已被农人收获。一垄一垄的山地,也覆盖着茂盛的山草,呈现着秋天最浓郁的颜色。望山顶,似乎近在咫尺,却是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爬吧,唯有向前,向上,向山巅!
一个多小时的攀爬,登临观景平台。再有山高人为峰者,继续攀爬十几分钟,那就是海拔763.5米的鹤壁第一峰了。峰顶成馒头状,朴实,并无奇石怪松,只是几间简单朴实的石头庙宇,传递着儒释道的空灵和世俗。据说此峰乃有小泰山的雅称,山虽不奇,却也可顾四野茫茫群峰连绵,确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
我登牟山,有过数次,有寒冬冰雪覆盖时造访,有水泥路修好之后陪客人驱车直达山顶,山之风光或许略嫌朴素憨厚,但其历史厚重,却蕴藏山石之中。一个牟字,可以演绎多少年的历史风云。据考证,赵国迁都邯郸之前,赵都曾为中牟。关于中牟地望,历史记载不一,目前学术界多赞同鹤壁市或鹤壁市西,也就是我们此时的脚下了。牟山西居鹤壁,其命名与赵都恐怕有着深刻的渊源联系。此处周边也发现赵长城遗迹,足见牟山之位置重要。历史的风采总是掩映在朴实沉毅的外表之中,这些也许才是永恒的道理。秋风扫过,若水东逝,此时再无浮华的喧嚣,似乎能听到三千年前那个读书人发出的感慨,逝者如斯夫!
午餐,大烩菜充饥,啤酒做饮。归程,沿淇河而下,远比来时惬意。秋天登高,山水美如画。再过几日,就是重阳了,我喜欢的九九重阳!
郎月于壬辰九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