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
经常在各种公共场合,看到一些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发脾气,对着父母一顿乱打乱踢,大多数父母则是尴尬地下意识躲闪着,有的干脆一边躲闪一边还逗孩子玩;还有的连躲都不躲,任由孩子发泄。也许他们认为,刚才可能自己没有遂孩子的愿,惹他生气了,有点对不住他,现在就让他发发火,算是补偿吧。
我们不提倡大人打孩子,甚至连“惩罚”这样的 字眼都不提倡(当然,某个行为是否为惩罚,很难界定得很清晰,有时就是个度的问题),那为啥又可以让孩子打父母呢?发泄愤怒吗?愤怒的情绪是允许存在,且允许表达出来的,但不是靠发泄来解决的。
大人愤怒时,可以很严肃地告诉孩子“我很生气”;可以离开现场,避免冲突;可以找一种对任何人和物都不构成伤害的方式去排解——比如用靠枕来吸收一下你的力量,找张大大的纸用最细的笔把它涂满,或看看自己能把一张报纸揉成多小多圆的丸子……
孩子愤怒时,在允许他表达愤怒情绪的同时,可以引导他尝试着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排解方式,原则也是不伤害自己、他人和物品,因此用父母的身体来作为发泄对象是万万不可的。那样会让他轻视别人的身体,会攻击父母的身体也就会攻击同伴的身体;同时,会给父母的身体乃至心理带来伤害,父母也可能因此不知不觉地积压了对孩子的怨恨,爆发只需要积累足够的量、寻找一个适当的时机而已。
有的父母会说:“我就告诉孩子,你不能使劲打我,轻轻打就好了。”这样的父母还真是心肠好!几斤的力气叫“使劲打”,几两又叫“轻轻打”?这种不明确的指令,就算是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都不见得能执行得很好,何况是愤怒时?哪怕孩子真的打得很轻,那也是“打”,那也给他一个错误的引导:“原来父母真的是可以用来打的啊!”
允许孩子打父母,等于告诉孩子:“你可以不尊重我。”那么,又怎样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呢?所以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好心肠,误导了孩子对“尊重”的认识。
不允许孩子打大人,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也不打孩子,这是最起码的。如果大人可以打孩子,又不让孩子打大人,又给了他另一个误导:“哦,原来小的不能打大的,大的却可以打小的。”于是等他到了一定年龄,或逮着好机会,就会拿年龄小的伙伴来练练手。
文章开头说的,面对孩子拳打脚踢,一边躲闪一边逗孩子玩的父母,也许是把孩子当做玩具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虽然可能成功地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却没有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界定:
父母是不能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