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舅》
作者,徐玉向
诵读,李志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家里人提起远在吉林的三舅。
那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久,三舅和老舅去凤阳县城办事,遇到街上有招兵去朝鲜战场,三舅二话没说当即报名,翻身钻进了北上的火车。他临走时从车窗里扔给老舅一双旧布鞋,“走了!跟我大讲我是去朝鲜打美国鬼子的!”就这样,三舅连跟父母告别的时间都没有就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那年他才19岁。
因为战事紧张,三舅很少给家里来信,家里人异常担心。战争结束之后三舅随同部队暂时被安置到了东北。三舅每次回老家探亲就会被一堆人围着要他讲战斗故事,“美国鬼子的飞机一个回旋再俯冲下来,子弹便像冰雹一样仰面砸来,连长冲上来把我们几个新兵按倒,他自己的大腿却被子弹射穿,血汩汩[gǔ gǔ] 往外冒,一小会棉裤就透了......炮弹就像一个小巴斗,落在地上便轰开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坑......”众人听得直捏汗,却都不愿走开,隔了小会便又撺掇三舅再接着讲。有人悄悄地问“你当时怕不怕?”“飞机大炮谁不怕?但再怕也得跟美国鬼子干啊,不赶走美国鬼子,家门口就别想清静!”
三舅回到了东北不久,边境逐渐平稳下来,部队找他谈话,他说坚决服从首长安排。于是三舅去了吉林铁路分局机务段,并以此为起点,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落户、娶妻、生子。即使是六十年代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向国家伸手,更没有向老家人诉苦,他和舅妈拉扯着4个孩子咬牙硬挺过来。
二姐和两个表哥先后去了东北,三舅便跑前跑后张罗着给找工作、介绍对象、安家。2010年下半年我也去了吉林,远在美国的三舅还特意电话给在吉林的姐姐、哥哥们关照我,把他自己在吉林的房子预留给我住,隔天又电话交待我煤气、水电、电话和电视处理的细节。
去年8月过吉林看三舅时,正赶上他心脏搭桥手术才出院,不过精神看起来不错。他说在美国住不惯,老想回来,去年回国之后确定不走了。他惦记着老家的一切,问问大姨现在怎么样了,又问问老舅怎么样了,再问问我母亲的近况。没想到那次的见面竟成了我们的永别。
表哥说三舅在住院期间一直托人查找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翻看抗美援朝的老电影、记录片。或许只有为了祖国和人民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搏杀的老兵才会在生命终结前一刻重温生命中最深刻、也最辉煌的那段记忆吧。因为那里有他的战友、他的使命,他的魂......